|
朋友对孩子很着急,上课一听就懂,可一直考不到满意的分数。眼看暑假都过去好几天了,还在纠结要不要去补课;情急之下,请我帮着参考一下。
在教师这行也“混”了二十余载了,对学生的各种情况也算是了然于心、见怪不怪了。按朋友的描述,应该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
每天二小时,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对孩子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诊断。说实话,虽有预期,但得出的结果还是觉得有些心惊肉跳的。很多问题的存在,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问题了。
1、规范书写的习惯
从孩子期末考试试卷不难看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书写的习惯太差。解答题不仅潦草,而且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用方言说,跳步骤现像随处可见。随后的练习也印证了我的发现。对此,我没有急于和孩子谈心,更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给他设计了二组完全相同的混合运算题(各10题);计算第一组时,要求写出详细的步骤,并强调不可以跳步骤。说实话,孩子做得很别扭;但可喜的是,10题的过程与结果都是正确的。哈哈,看着十个红红的“勾”,孩子很得意。我问他:“是不是不要步骤会更舒服?”
“当然!”孩子很干脆的回答!
“好,这10题和刚才完全相同,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爱咋跳就咋跳,怎么样?”
“OK!”,瞧,看那份得意劲,感觉有些欠揍!
速度果然很快,十个题,又加上是刚做过,用了不到3分钟,可结果却是触目惊心:错了三题!
“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事实告诉了他规范书写的重要性。
2、思考、总结的习惯
一周的做题、观察,得出了孩子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讲过的题可以很快做出,但完全是死套方法,对习题缺少归纳、总结,不能从解题中总结规律,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换句话说,对已学的内容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消化、吸收。
由于缺少相应的训练,这样的孩子只会做“死题”,思考能力的缺失导致数学解题能力的低下。
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都是采用这样“填鸭式”的“教死书”,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擅于每节课划重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在考试中或许能考出更高的平均分,但学生的能力却是空白。
3、说的习惯
在一次辅导中,由于出现了错题,我让他讲述一下当时的思考过程。但吃惊的是:说不出来!
“说”,是煅练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把握时机,积极参与,主动发言。通过“说”,使思维、分析等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因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实际课堂教学时,我们大多会忽略对学生“说”的煅练。我曾在教学时有意增加了部分学生说课的机会,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各方面的发展明显异于其他同学。可见,在课堂上重视“说”,会达到意外的惊喜。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
炎炎夏日,各种补习班如火如荼。“马无夜草不肥”的观念让各种学科补习班无不人满为患。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明白孩子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明白:习惯培养比学科补习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