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26+1”有效教学模式实验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01:5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26+1”有效教学模式实验心得
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226+1”实验课题,回顾走过的一段教改之路,谈几点心得:
一、 认识上由懵懂到逐渐明朗
学期开始,学校布置这个实验课题,觉得这个名字很新奇,当鼓励老师们参加这个课题的时候,觉得这似乎应该是年轻老师的事,就没放在心上。后来学校要求每个年级一班和三班老师参加,也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虽然新课标理念的风早已吹了好几年,但如何具体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一直是在自己的认知领域中摸索前行。“226+1”的教学模式之前没听说过,这样的课堂更没见过,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实验课题,心中没有一点数,倍感压力。随后在校领导的培训讲解下才有点头绪,原来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有这种模式的影子,只是没有明确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了解到这些信息后,紧张的心情才得以平复,压力才稍有缓解。后不久有幸听了九小的两节这种教学模式观摩课,才有拨开云雾之感,并赶紧着手开展。
二、深入学习理念,掌握教学模式实验操作
“226”模式是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模式框架:双主体、两转变、六要素,外加“一页纸”反馈,宗旨是以发展学生为最终目的。它是深入践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是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教学模式,是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它一改往日仅仅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是确立双主体的平等地位,只是在当前的教学目的下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要发生转换,而这种模式中“小组合作”和“展学交流”环节是重点,它体现着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有没有实效不是看老师上课认不认真,教学任务完没完成,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能力不没有提高。有了理念上的明确认识,才能有目的地操作实施。
三、  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完善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要有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以便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小组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互为补充,思维得以碰撞,智慧火花得以闪现,以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为此,将本班学生分为九大组,每组六个成员,按性别、学习能力高中低的原则搭配,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选为组长,主要负责本组布置任务,组织讨论、及时做好学分记录和带领本组与其它组竞争。一周一小结,两周一大结,得分高的小组和个人会得到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组长在工作中难免有畏难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指导,逐渐适应到熟练操作。
四、“226+1”课堂要重视课前预习
传统教学忽视课前预习,造成课堂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而新实验课题教学模式重视课前预习,否则将无法实施。学生课前对自己会和不会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直奔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然而课前预习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一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等;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不懂的做上记号、围绕课后题预习等;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找到学生质疑的共同点,以学定教。这样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预习也有了目的性,那么老师的定教才有明确性,实效性,相应地而也可通过课堂反馈提高今后预习的质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01:56:34 | 只看该作者

五、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有效性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效课堂的核心,而问题的呈现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兴趣所在。合作任务的下达不能有随意性,而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情,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根据讨论价值或课堂生成等组织小组合作。问题简单绝不多数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太难超出学生集体能力的,对教学目的达成没有多大意义的不讨论,否则要不浪费时间,要不就没有实质性进展,相反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避免无为的合作,没必要的合作,不能为教学服务的合作,同时也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要有效,团队意识及规矩很重要。组长是小组的领头羊,不光是带领好本组成员完成好学习任务,还要激励组员展开竞争,保持昂扬势头。老师要教给组长管理方法,激励组长要有敢管的魄力,否则组长形同虚设,小组是一团散沙,小组学习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是自欺欺人,因此选好组长很重要,教给方法很重要。再者,组员也要定下学习规则,要支持配合组长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要求必须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补充,才能有在同伴启发下的深入思考,才能有让讨论引向深入的基础,才能让学习效果更有广度和深度,才有高效的课堂生成,学习任务才能解决完成。
七、 激励评价机制的掌握和运用
226模式对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求更高,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时间长,展学交流活动多,学生就是在学生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激励自己,激发学习的动机,提升学生兴趣。老师丰富、灵活、多样、甚至幽默的评价方法会让学生如沐春风,更有兴致地投入下一轮的学习环节。除了老师的激励评价,学生之间开展自评互评也是教学中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评价同学,这是有时老师也无法比的。因此,各种评价综合运用,灵活运用,达到提高教学,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八、 实验中的困惑和不足:
1、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不够强。当时是为了激励小组合作积极性,制订物质奖励办法,奖品很小,然而得到的和没得到的小组学生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反思中高年级学生对于这种物质奖励是否合适有用。
2、展学交流环节,一些学生自信心不够,不敢大胆展示学习成果或是自己的见解。虽然奖励办法中对于声音是否响亮,表达是否清晰、清楚的得分有明确的要求,但一部分学生似乎没有强烈意识要去改变自己。
3、仍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影子,不敢轻易放手。尤其是当学生个人发言或是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时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到位,或怕个别学生没听清楚,而去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对每个人答案进行补充或是强调,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和学生的听觉疲倦,从而降低学习热情。再者,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不知不觉又将学生拉到教学老路子上,拉向教参和预案上。这是这种模式操作的不熟练和本质的不够彻悟造成。
4、学生预习学案的与在课堂教学上的实施不能快速地整合在一起。学案分发给学生,学生围绕学案预习,一部分学生只是做一下学案能够交差了事,而忽视了对课文的朗读、思索和质疑等;再者,学案批改到教师根据预习学情进行教案调整,再到课堂对学案的反馈及导学案的实施,任务多,课堂安排显得散和乱,教学时间不够用。
5、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发展学困生的思维,给他们提供优先平台,但往往由于基础薄弱,认知水平有限,于是缺乏自信不敢说,造成想表达的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去催促和指责,打击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再者,学困生思维和表达上的原因,说不到点上,磨蹭时间,造成小组合作时间浪费,完不成合作任务,小组很容易发展成好学生表现的天下。
总之,参加实验教改的几个月,让我学习了很多,思索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而从中发现的不少问题,将随着实验的推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化解。本学期教改实验只是个开始,新学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6: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