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2014年高考引起的教学反思
——默写题要求注重对背诵篇目课文、句子的理解
默写一直是中高考必考题型。默写题一般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写出相关联的诗句。这种考查难度较低,是一种机械性默写。其次是理解性默写,命题者对课文作一定的概括和提示,要求考生写出相关的诗句。
今年海南的高考题从机械性默写转变为理解性默写,分别是:(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考试形式的变化灵活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避免了老师猜题押宝,杜绝了学生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的情况,使学生的背诵成为语言的活用。
背诵默写,是需要理解,是需要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有机结合的。名句在流传过程中能成为一流,不是谁册封的,正因为这些名句易于理解,富含兴趣,相当程度地活跃在现代人的思维、语言中。如果不理解,记住了又有何用?
我希望通过这种新的考试形式,促成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文的精美语言的讲解加大重视力度,希望它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