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影作品在历史复习中的新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7:3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影作品在历史复习中的新运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历史课程的学习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但任何的能力培养都是以扎实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因此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习不能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构建。而在记忆与构建历史知识中,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根据人的记忆特征,复习在人的知识存储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组织识记后的复习是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其实每位教师都清楚复习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如何去更好的落实好这个教学环节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个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
复习这一教学环节更多的被安排在了课后,教师如何更好地延伸教学成效,调控学生的课后复习使之更加有效呢,这更多地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充分的学习动力。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这些孩子,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中选取其中一种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而我选择的方式是电影。电影作品在历史教学中,更多的运用在了课堂的导入、背景的产生或者是事件的介绍上,而且也多采用的是电影中的片段。而本文想要论述的则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通过观赏完整的影视作品来另辟蹊径地开展历史复习。

利用电影作品,掌握历史事件,清晰历史线索
电影这种方式轻松而生动,学生可以在娱乐中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由电影场景所引发的情景记忆是一种难得的长时记忆方式,深刻而有效。在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构建清晰的历史线索,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一些电影,让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下面,就以中国近代史中的部分内容为例,来谈谈如何利用电影展开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
由于高中历史教材编排的特点,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对“北洋军阀”统治阶段的历史涉及较少,这一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本来历史知识就不太丰富的学生,无法很好的落实相关知识点,从而出现常规性的知识错误。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很好的衔接“辛亥革命”到“国共十年对峙”阶段的历史,也无法很好的解读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也难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段课本中“缺失”的历史,我给他们留的课外作业是观看影片《建党伟业》,并让他们将影片中的重要场景记录下来,完成此阶段的历史大事表。
学生在电影《建党伟业》中,看到了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并通过“宋教仁案”、“护国运动”等历史事件了解到民主与专制间的艰巨斗争;学生看到了“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及其“张勋复辟”,明白了封建专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从而理解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学生看到了北大校园里的新文化运动,了解到了“民主”、“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特别是剧中关于“五四运动”的场景更让学生对这场轰轰烈烈地学生运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整部电影,学生对党成立的背景有了一个更详细的了解,特别是电影中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反映,也让学生更能理解“党纲”内容制定的历史必然性,更加深刻地懂得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该电影生动地刻画出了党的一大召开的相关细节,让学生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学生通过观看《建党伟业》大业一片,学生获取到了较大的信息量,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更全面的复习,比教师单纯讲授复习效果更好。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可以挖掘更多的电影素材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升复习的时效性。如《建党伟业》的姊妹片《建国大业》也可以在中国革命史的复习中起到不错的效果。

利用电影作品,提升历史能力,拓展历史思维
在历史学习中,除了了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外,对历史知识的拓展和联想能力也很重要,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可以很好的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对比,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复习的效果。这也是高考备考中所要求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历史复习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影作为拓展历史思维能力的手段。下面就以刚刚热映的影片《金陵十三钗》为例,来谈谈如何合理使用电影素材在复习中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
《金陵十三钗》是大家熟悉的一部热映电影,安排学生在课后观看此电影,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而学生看过此片后会想到书本中的哪些知识呢?他们告诉我,想到了“南京大屠杀”,想到了“抗日战争”。为此,作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习和掌握与“抗日战争”这一知识点有关的内容,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标志、过程,国共的两个战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
但如果仅限于此,我们拓展思维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在复习中,教师还可以继续围绕《金陵十三钗》的情节进行设问,启发学生在对电影情节的回忆中去联想更多的历史知识。
场景一:李教官带领的部分战士企图抵抗日军,但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功亏一篑。
在此场景中,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人四天内轻易攻下当时中国的国都南京、迅速占领大半个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去对比中日两国的国情,分析明治维新在其日本近代化中的巨大作用,并继续引导学生将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进行对比,从而提升学生比较学习的努力,并对两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场景二:电影中假扮牧师的美国人约翰•米勒在影片的尾声说到:“人是生而平等的,女人和女学生,我们这样做对吗?”。
从这段话中学生又想到了什么呢?他们分析对话的涵义,想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由此他们联想到卢梭的思想,教师就此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回忆掌握“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同时,有的学生还指出让“十三钗”去取代学生,实际上也是传统中国封建伦理道德在人们思想中的一种折射,学生也由此思路展开对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等相关内容的复习。
场景三:电影中的教堂悬挂着大大的红十字标志,南京的保护区也如此,那里保护了很多的中国平民。
这些场景中,大家看到、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看到的是“人道主义”,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体现,由此学生可以联想到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觉醒以及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从而对“人文主义”这个比较难懂的历史概念有了一个相对通俗的解读。
当我引导学生思考到这里的时候,学生已经能举一反三了,他们接下来又举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例子,他们说:由教堂的生活联想到了宗教改革;由美国人受保护的现象想到了美国地位的强大,想到了罗斯福新政……
在这样不断的训练中,学生能够在电影作品作创设的生动的历史情景中去积极地回忆历史历史,历史拓展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历史归纳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锻炼。

    电影作为一种生动的历史课堂素材,广泛地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而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多角度、深层次地去挖掘这些素材的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相信,电影这种素材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得到更加新颖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将不断地去创新、去探索,在实践中拓展历史教学的途径,正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3 20: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