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5-26 10:59:59
|
只看该作者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中学阶段,好奇心、想象力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表现,是创新素质的得到提高茁壮成长的阶段。在教学中应注意爱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新课时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多向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师生交往新观念》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信息时代的出现,虽然不会取代教师职业,但是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为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价钱能猜想一下对方的身份吗?为什么?时代的进步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看来我们与老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师生关系的新观念。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启迪学生创造思维,进而展示探究性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从网络对话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网络本身并不陌生,而且还颇为熟悉,材料能贴近学生,而现实中确实也有许多老师运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材料真实。如《给未来插上翅膀》一课,请学生发言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小时候你的理想是什么?现在你的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以心灵为笔,以生活为线。画出自己的理想蓝图。以这样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可能引发创新的欲望,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寻根问底,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富有创见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例如教学《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逆反心理》一课,讲述故事: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张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但华华却不以为然。
引发讨论:父母为什么会难过?你对此怎么看待?如果 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并遵照这个规则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这些情 绪的出现是正常的、自然的是渴望独立,渴望成熟的表现。但是这些冲突和对立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我们不能以“正常”为理由任其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既是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归宿。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主要包括独立的阅读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等。科学上的创立新学说的人都是思维独立性很强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因材施教,设计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恰当程度的自学提纲,通过不同层次富有启发性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进入新知识领域。学生自学时,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参与。教师除了掌握全班的动态外,还要进行个别辅导和检查,对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引导,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会终生受用无穷。
要按照教材内容课堂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自学方式。在学习到第一课第一节第三方框时,先让学生预习《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本方框主要讲两个问题(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然后用小黑板事先写好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练习,从练习过程中对容易产生分歧的内容组织小组讨论,重点掌握第一个问题。还要多设计一些不同的题型,一般知识点多进行阅读,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概括,表述和说明,其中包括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问题,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要把握重点内容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具体耐心指导学生制订自学计划和掌握方法,严格要求学生切实落实自学计划,通过课前提问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单元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和掌握效果,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思考的程度。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对学生进行分析。在重点和难点知识上点拨指引,在基础知识的辨析过程中要拨正路,鼓励学生善于把握思维的脉搏,及时指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努力思考。根据学生不同条件和教材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特别培养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总之,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创新教育进入课堂的前提,是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学习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的勇气,最根本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尊重学生人格,从头到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究,再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发展潜能和个性,使学生对创新产生热爱的情感,根据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兴趣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的局面。从而更好地提高全体学习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序言第2页
②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③刘强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