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一)混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用了信息技术或是计算机技术就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他们“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辅助了原来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只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
其实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着本质的区别: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2、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没有改变教学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只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使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式教学,只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二)脱离教学内容和对象进行整合
1、认为只要用了“信息技术”就能搞好教学,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
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比“不用”强,“有”比“没有”好,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用了计算机或其他的信息技术工具,就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在整合过程中应用的一门技术,不能代替课程,也不能凌驾于课程。它只是“工具”,只是用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活动的。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并非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因为繁杂的动画效果,丰富的课件内容,有时候反而会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含糊不清,用了信息技术反而没有没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这就需要我们找出原因,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和优势,避开短处,更好的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不需要的使用信息技术时候可以不用,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2、信息泛滥,教学内容盲目堆砌。
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网上找到很多教学资料来丰富教学。很多教师往往认为信息越多越好,想让学生多接受一些知识,而没有考虑哪些信息用了合适(资源的科学性、资源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和当前教学任务相符、结构是否合理、导航是否清晰),哪些可以不用,老师自己觉得好了就只管拿来用,生拉硬扯,或者盲目堆砌,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以至于投放的信息量太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造成学生无法接受,影响教学效率。
3、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了实际需求。
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或是展示自己高超的信息技术,把教学课件做的非常绚丽多彩,却不知他的课件辅助教学“辅”在何处。殊不知多媒体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课件中过多的亮丽色彩、鲜艳图片,丰富的动画效果乃至视频文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本质问题的分析教学,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