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7:4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我评课 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式的信息交流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长堰堤小学 孙长俊
2014年4月21日,猇亭区小学科学“比教学”活动在猇亭长堰堤小学进行。我选择的是《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信息的交流和整理,并制作一张“月球卡”。由于本课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按照传统教法很容易上成简单的知识复现和记忆课,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运用新课程标准理念,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整理?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

月球的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整理这些信息?在学生汇报交流月球信息之后,学生感到迷茫之时,我适时抛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整理这些信息才能对月球有一个整体感知?然后我引导学生按照月球运动、基本资料、月球地形、其它资料等方面进行整理,从而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材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在课前,我尝试着对月球知识进行了收集,结果发现月球知识非常庞杂,其中对月球的某一个方面的数据的测定,就有好几种,到底哪一种最可信呢?恐怕不是专门的科学工作者,一般人是很难判别的。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判断数据的可信度上,显然有点过于拔高。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呢?通过认真思考,我认为这些数据都是合理的,数据的不同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观测的工具、测量的方法、观测的位置以及月球本身的难以精确测量等等,都可能造成数据的差异,这在科学研究中应当是常见现象。如果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复杂性,导致科学数据取得的多样性这一点,就算真正理解了科学数据的真正内涵。这比单纯以一种数据为“合理”,其它数据均不“精确”的一元化思维要强得多。因此,我大胆将教学目标中的“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修改为“正确理解科学数据的差异性,认识到在科学探究中科学数据的差异性的存在是合理的”。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科学数据并不是唯一的,总是存在差异的;影响的因素是多样的,误差总是存在的,我们只能不断改进,尽可能地减小误差。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信息交流课,学生往往只是交流汇报自己从书上、网上看到的一些新奇知识,缺乏真正情感上的体验和探究的欲望,他们往往认为月球离他们很遥远,探究月球是科学家的事,与他们无关。怎样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他们身边?我采取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策略,让他们在熟悉的现象中产生问题,并尝试着去解释和理解这些现象,让他们真正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探究的内驱力。在学生汇报完月球的直径、表面积、体积、质量数据之后,我让学生谈一谈对月球的总体感受,再让它和地球、太阳进行对比,最后根据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但看起来它们大小却一样?在汇报月球的地形时,我注意将这些遥远的现象与学生的日常观察联系起来:在晚上,你仔细观察过月亮吗?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从而将这些从太空中才能看到的月海、环形山照片与我们的日常观察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深入研究罢了。

四、注意运用月球信息,自主探究月球一些奇特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并尝试解决一些难题

在学生汇报月球的其它数据时,我注意将月球引力小这一信息与学生知道的月球的一些常见现象联系起来:月球上没有大气,连声音也无法传播;月球表面温差很大。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这样一些奇特的现象,感觉新奇有趣,但并没有去深入思考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我通过自己的理解,编了一段“月球引力的影响”的短文阅读,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尝试解释视频中“宇航员的宇航服重达90千克,为什么还能蹦跳前行?”以及“如果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发射同样的航天器,哪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在拓展运用中,我更注意将诸如“宇航员在月球上能轻松跳过四米高”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能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等信息让学生判断真假,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信息交流和整理中,如果我们改变过去以了解前人知识、记住已有结论的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法,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进行交流和整理,让学生在联系日常经验的基础上去探究一些科学现象,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科学现象、科学结论的认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22: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