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教师的尴尬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一位教师执教“找规律填数”的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并填空。随后交流。

1

6

5

7

( )

( )

2

12

10

( )

20

( )







生:上面一个数乘2,得到下面一个数。


生:下面一个数除以2,得到上面一个数。


生:上面一个数是下面一个数的一半。


生:下面一个数是上面一个数的2倍。


师:谁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说一说每个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


学生轻易填出前两个括号,但后两个相对应的括号里该填什么数,学生一时说不上来。稍作思考后——


生A:老师,我发现能填好多数。比如上面填2,下面填4;上面填3,下面填6……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生A的意思给说出来?


生:在上面括号中任意填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乘2就得到下面括号里的数了。


生:也可以先在下面括号中任填一个数,再除以2得到上面括号里的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观察、思考,不仅发现了规律,还能活学活用规律。


教师边说边拿下小黑板,正想进行下面环节的教学,意外出现了。


生B:老师,这两个括号可以填相同的数,比如都填0。


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全班就响起了哄笑声。显然,其他同学都不同意他的看法,老师也露出不赞成的神色。


生B:先在上面的括号中填0,0乘2还得0,下面的括号中不就是填0吗?


老师先是一愣,略加思考后,马上面露满意之色。


师:生B真会动脑筋,竟然有这样独特的想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让我们给他送上掌声!(全班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但是,又一次意外出现了)


生C:生B说的不对!根据规律,下面括号中的数应该是上面括号中数的2倍,照他那样说,难道说0是0的2倍?


生D:再说,根据规律,下面括号中的数除以上面括号中的数应该等于2,0除以0不等于2,这两个括号怎么能都填0?


听了生C和生D的发言,好多同学面露疑色,不知谁的说法对,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老师,想听听老师的说法,但老师也面露不解之色,并且显得很慌乱。


师:生C和生D的说法也有道理,这两个括号都填0确实不合适。


生B:老师,根据规律,上面括号中的数乘2,就得到下面括号中的数。难道说0乘2不得0吗?


师:你的说法也有道理,可是……


老师一会儿说都填0对,一会儿说都填0不对,全班同学都显得很失望,尤其是生B与生C、生D更是争吵不休,老师只好宣布课后再讨论,接着就匆匆进行了下面的教学环节。此后,不少学生表现出索然无味的神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这是一道很好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开放题。从以上的教学片断看,前几个问题及教师点评,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示出执教老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但由于课前预设不足和考虑问题不周全,导致本来是一节很成功的课,最终以尴尬的局面告终。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教师预设不足,导致手忙脚乱。精心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这个问题中,0和1是比较特殊的数,对这些特殊的数考虑不周往往会导致认识上的误区。本题最后的两个括号,是一道很开放的问题,可供选择的数域很宽,调控好了,可以深化学生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作为教师,备课时本来应该考虑这些特殊的数,以便课堂中能高屋建瓴地引领学生。遗憾的是,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0这一特例,因此,课堂中教师的思维盲目地跟着学生的思维转来转去,被0这个特殊的数搞得手忙脚乱,根本无法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其次是审题不清,导致左右为难。审清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本题的解题规律,题目中已经有了暗示:上面一行中的数乘2得到与它对应的下面一行中的数;反过来,下面一行中的数除以2得到与它对应的上面一行中的数。根据这一规律,如果先在上面的括号中填0,那么下面括号中的数就是0 × 2 = 0;如果先在下面的括号中填0,那么上面括号中的数就是0 ÷ 2 = 0。对这一题意若是教师把握得很清楚的话,教学时就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就不会出现似是而非的结论和左右为难的局面了。

  再次是思维不缜密,导致顾此失彼。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它需要教师的思维有较强的缜密性。因此,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不能只顾及理由的相对性,而忽视结论的科学性。上述教学片断,教师的思维经历了两个括号不能同时填0、能同时填0、不能同时填0和不知道能否可以同时填0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不能同时填0”,是教师基于“下面一个数是上面一个数的2倍”而盲目认为两个括号“怎么能填相同的一个数”造成的错误想法,而后三个阶段的想法是基于生B、生C和生D的理由在慌忙之中产生的,这些结论都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尤其是生C和生D反问的实例,根本不能构成反问的理由,教师却在慌乱之中不加深思地认为生C和生D的理由也是对的。退一步讲,即使这些实例都是对的,这也仅仅注意了理由的相对性,而忽视了结论的科学性的归纳。由于执教教师总是借用一些相对正确的理由下结论,当同一个问题中两种对立而又相对正确的理由同时成立时,教师便不知所措了。这正是思维缺乏缜密性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笔者认为教师要避免课堂中遭遇上述尴尬,首先要精心备课,提高应变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吃透教材,考虑到所教内容的知识起点、逻辑关系、可能引起学生争议或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言行进行充分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例如针对某一内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如何解释;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怎样回答,教师应该怎样评价或引导等。教师只有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想法进行充分的预设,才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引领学生。二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素养。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了解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的数学思想和有关的拓展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课堂上才能不出现或少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3: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