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4-4-6 20:11:27
|
只看该作者
(三)深入文本,赏景悟情
第三环节的深入品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天人格化,或把秋天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采用了“声情并茂,以情助读”的方式,带领学生从以下四方面突破这一难点。
1.抓“钥匙”,知秋意
第一自然段的开头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比喻中的暗喻,没有比喻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通过这样的引导再加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的涵义就迎刃而解了。(板书: 一把 钥匙)
2.抓“五彩缤纷”,赏秋色。(重点)
在开始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时,首先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并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在书上。
学生交流汇报时,朗读相关词句。我随机引导:秋天的雨只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几种颜色送给菊花了吗?至此,带领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品读句子,体会色彩之多,菊花之美。接着我将采用连环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其讨论得出用来形容颜色多的词语除了文中的“五彩缤纷”之外还有许多,并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3.抓“气味”,品秋香
在学习3自然段时,应使学生紧抓中心句“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丰收与美好。再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方式,如:比赛读、挑战读、自由读等,来增强学生朗读的欲望,学生不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也使朗读教学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板书:藏着 气味)
4.抓“小喇叭”,悟秋趣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围绕着第四自然段来展开的,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做个小喇叭到处去广播这样就很好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并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自由组合,表演对话内容,既体现了个性的阅读特点,又加深文本内容的理解,在体味秋雨乐趣的同时也使学生分享了阅读的乐趣。(板书:吹起 喇叭)
(四)情感升华,以情引读
最后教师小结(总结):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绚丽的秋色,带来了成熟的果香,还带来了冬天即将到来的信息。在同学们情感交融之时(板书:丰收的歌 欢乐的歌),请他们带着赞美的心情朗读最后一段。
(五)回归全文,梳理结构
结束了最后一自然段的朗读,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的?这是本课教学重点,因为有了前面教学各环节中的逐层铺垫,学生能说出这篇课文是从“是钥匙,有颜料,藏气味,吹喇叭”这四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再次出示导入时那首小诗,让学生自由的把小诗补充完整,鼓励他们凭借学习本课和原有的语言积累完成这首小诗。此环节的设计与课题的导入可谓首尾呼应。这么做不仅有利于他们将课文内容的内化、提炼自己的观点,更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我设计了三个作业题目:1.自己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秋天美好的词句抄下来;2.把课文画成一幅美丽的秋景图;3.尝试着写一首有关秋天或秋雨的诗读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任选其一完成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最后就说到本课的板书设计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