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三)对比棵究,掌握实质规律
1.将各例1、例2教学时探究发现的内容用多媒体出现出来,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涵实质。
多媒体出现:
例1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例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探究活动。
(1)让同学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页“试一试”(题略),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页“试一试”(题略)。
(2)引导同学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进行对比探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例1中路程和时间相依互变,速度不变,例2中速度和时间相依互变,路程不变,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同学从变中看到不变;例1中速度是不变量,例2中路程是不变量,同样都有不变量,例1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而例2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同学从不变中看到变。变与不变关键要抓住实质——“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对比探究活动旨在让同学掌握概念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认知结构。]
(3)引导同学尝试用字母表达式对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进行笼统概括。
启发同学考虑:①假如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②假如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关系式“正比例y/x=k(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概念符号化在概念教学中很重要。《数学课程规范》明确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示之一是能从具体情境中笼统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同学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为:感知具体对象阶段、尝试建立表象阶段、笼统实质属性阶段、符号表征阶段、概念运用阶段。在符号表征阶段,同学尝试用语言或符号对同类对象的实质属性进行概括。本阶段教学是概念符号表征阶段,在这个阶段之前,同学对正比例、反比例的实质属性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开始尝试用符号对正比例、反比例进行概括。“y/x=k(一定)”,“x×y=k(一定)”,是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笼统表达,是揭示正比例、反比例数量关系和其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3.组织对比性练习。
(1)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对比练习。笔记本的单价、购买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表1
数量/本
20
30
40
50
60
……
总价/元
30
45
60
75
90
……
表2
单价/元
1.5
2
4
5
6
……
数量/本
40
30
15
12
10
……
在表1中,相关联的量是和,随着变化,是一定的。因此,数量和总价成关系。!
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和,随着变化,是一定的。因此,单价和数量成关系。
[将获得的新概念推广到其他的同类对象中去,是概念运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概念的过程。表1是成正比例的量,表2是成反比例的量,这种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对比,有利于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认识,对正比例或反比例中两种量变化趋势和规律的掌握。]
(2)成比例与不成比例的对比练习。
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①圆的直径和周长。②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③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这一类型题比较笼统,同学只有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干正确地作出判断。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同学从整体上掌握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同学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此题型在新授课上还只是让同学初步接触,重点训练还要放在练习课。]
(3)从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进行对比练习。
[举例练习是概念巩固阶段的重要组成局部。假如让同学独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可能有一定难度,我们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此练习还可以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