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4-3-21 15:45:59
|
只看该作者
三、化难为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接下来,请大家集思广益,自由地针对某一个你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写下你的解决方案。你的困难我来办。三分钟以后,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动笔写,师巡视。之后推荐产生代表发言,要求其他同学倾听、速记。)
生:我来解决“雷同”问题。雷同就意味着你写的和别人写的差不多。比如大家都是写南后街、三坊七巷。而且用的材料大家都一样。这样当然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要想写出特别的文章,选择的素材就必须是特殊的,要经过细心的筛选。何老师说过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一定要找出最特殊的素材来。
师: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出来了,听出来了吗?
生齐:筛选。
师:请你具体说说你的构思。
生:我写居住话题。我过去居住在棚屋区。那时一片木头盖的房子。
师:现在改造后叫什么,你住在那儿吗?
生:仓霞新区。我居住在那儿。
师:以前住在棚户区,现在局住在美丽的新区。遇到和你一样有这样搬家经历的对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避免雷同?
生:我用对比的方法写,相信有相同经历的人很多,但是对比中的差异就各不相同了。
(掌声)
生:我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如果写得过多过杂,就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我们要从中选出一些比较精彩的,比较特殊的东西来写,而不要统统写下来。特别是那些亲眼所见,亲身体验过的。
师: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亲身经历过的东西太多,写出来的还是“太多太杂”,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生:选择最精彩的,最特殊的。抓住一个点。
师:很好,方法出来了,抓住一个点,请你举例子。
生:我准备写小吃。福州的小吃很多,肉燕、扁肉……各种各样。但是我不为所动,专门写“拗九粥”。
师:只写一个点,放弃其他的,把这个点写清楚了,这篇文章应该会出彩了。可是,有的同学就问了,“光写这个点,那其他点怎么办呢”?
生:详写一个点,其他的一笔带过。
师:这就叫“详略结合”。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多过杂。
生:我觉得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就要在品十多留心观察。只要你亲身去过、看过,能在作文中揉进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空泛了。
师:我来解决第四个问题吧!关于“查资料怕麻烦”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不怕麻烦。
(哄堂大笑)。
生:关于“真实”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写真实的,而不要编造花言巧语来写家乡的好。这样,就不是在写作文。
师:是的。不可否认,现在的家乡确实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如实地写,文章不正好给别人以警示吗?记住,“真实”的背后就是大胆和正直。反映问题的文章也许真的会被呈送给市长、省长看,那么,大家提出的建议就有可能被采纳。因此,真实”是很有必要坚持的。请放下心里的包袱,大胆地去写吧,何老师当你坚强的后盾。
生:第六个问题的确不太好办,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可以用写“导游词”或者《城市的自述》《给市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来写,文章中就包含了“我”,而且很新颖。
师:这六个问题基本解决清楚了,写《家乡的故事》应该不成难题了。
生:不难。
【简评】解决“难写”作文自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非得“重锤敲打”不可。这里,教学之妙在于:一是老师把“绣球”又回抛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解决其中的一个难点。这样,作文的主动权自然在学生的手中,学生在思考解决办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开动思维、组织语言、合理表达的过程,大家的集思广益,无疑也比教师的一言堂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老师在学生各自发言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大众多繁复的信息中,一下子把握解决问题的要诀,这种寓写法于具体例子中的做法,因其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明确的针对性,无须教师多费口舌,学生一听就会,一看就懂,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当然,既然是作文指导课,重点还不在于解决的方法是如何的,而是学生是如何把解决的办法有序、生动地表达出来的。如果以此观照这一环节的教学,似乎还可以在两个方面做得更好些:一是每位学生发言时,应重点放在引导、指导学生把话说好上;二是每个学生分别说完后,需要再指名完整地加以表述。
四、战胜困难:自主选材学写新作
师:既然没问题了我们就不写了。本节课我请大家写一篇论说文──《“难写”的作文怎么写》。(添加板书:怎么写)先说难写作文有哪些种类,再具体以《家乡的故事》为例,说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最后将大家的发言结合你自己的好办法写成作文。祝你们成功,写得轻松。
(下课)
【简评】作为小学生来说,论说文的写作可是一大难点,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学写的都是记叙文,而论说文与记叙文在写法上有很大的差别,成人写起来还觉得不如记叙文来得顺手,何况是小学生呢,因此,他们学写论说文肯定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和困难,这自然应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来看待。如果只是简单地提醒“先说难写作文有哪些类型,再具体以《家乡的故事》为例,说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最后将大家的发言结合你自己的好办法写成作文”恐怕是不够有力的。是否可以重点指导一个段的写作,即以一个问题为范例,指导学生说、写一个段落,这样可能会更直观、形象些,学生更容易感悟、把握这一新的文体的写作方法。
【总评】
这节课有两点值得关注:
1.作文选题:推陈出新,出奇制胜。在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遇到一些自己觉得难写的题目和内容是十分普遍的,就当下的作文教学命题习惯看,这些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很可能还会在今后的学习、竞赛中遇到,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很希望攻克这些难题的。可长期以来,这似乎未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节课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老师从学生的心里需要出发,将“难写”的作文怎么写作为作文指导的话题,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进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可谓是眼光敏锐,匠心独运。
2.作文体裁:敢为人先,勇吃“螃蟹”。不论是语文教材还是作文训练,论说文历来不是小学的学习重点,因此,学生所接触的是大量的记叙文,最擅长的也是记叙文的写作,论说文的训练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甚至是意识,当学生升入初中面临论说文练习时,就一下子难以适应,常常处于茫然的状态,写起来自然无法像写记叙文那样得心应手。其实,在小学阶段适当进行简单的论说文写作训练未尝不可,一方面打破记叙文“一统天下”的弊端,又能在写中初步认识论说文的基本写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些基础。在别人没有涉足之时,何老师却想在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敢于进行尝试,这可疑是值得称道的。
当然,也有一点可以商榷的。那就是,既然本次教学是以论说文训练为目标,而学生又可能是首次接触论说文的写作,肯定困难很大,尤其需要教师在写作方法、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有力的指导,因为这两个方面恰恰是论说文与记叙文最明显的区别。可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作文内容的丰富,写作思维的开拓,但在论说文具体写法上却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恐怕给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动起写来还会难以下笔的。基于这样的担忧,建议能将论说文的写法列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可以在内容叙述的基础上,通过一两个具体段落的说或写这样的人人过手实践和实战训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论说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构思技巧,为自主选题练写做好铺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