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 毛立华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是通过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进化和生态等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1.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展示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表现的教学效果,将静态画面动态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突破微观和宏观,时间和时空的限制,通过视频、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现学生面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具有以下一些的优点。
1.1 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1.1.1 信息技术能引起无意注意
兴趣是无意注意的源泉,高中生物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学认为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因为动态的事物更能引起注意的转移。《减数分裂》课,很多生物教师认为难讲,学生难以理解,让学生模仿课本图画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后,让学生亲眼观察减数分裂分裂的动态变化,染色体如何变化,细胞形态如何变化,给学生动态直观的感。比用挂图、画图效果要更好一些。
1.1.2 信息技术能加快信息加工
加涅认为,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a.注意刺激;b.刺激编码;c.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三个阶段。首先要有环境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于接受器,接受器将收到的信息传递至感觉登录器,这一段时间,绝大多数信息未能受到注意,只有一小部分信息被注意选择而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才能到达“反应发生器”。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刺激对信息量获得的多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多。
信息技术整合于高中生物教学,能给学生比较强烈的刺激。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难点突破时要注意巧用“组块”理论,就是在记忆中把许多小单位组合成较大单位的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尽管我们记忆同时出现的一系列信息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把一些信息组织成块,就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能力。《减数分裂》的教学用组块教学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先形成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概念的组块;再建立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变化规律的组块;最后形成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间的系统知识。
1.1.3 信息技术能扩展知识视野
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而这些目标和能力的达到 ,必须要靠网络的辅助 ,单纯靠课本知识是无法达到这些要求的。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最大的特点是“以生物学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材料 ,考查学生应用生物学基础知识 ,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料 ,而这些资料在网络中可以及时得到收集 ,教师整理后及时补充在教学内容里做讲解 ,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