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最新论文交流 小学科学探究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9:4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欣赏  小学科学探究之我见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秦青武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就能到达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现就如何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谈谈笔者的点滴看法。



一、有结构的材料引导探究



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材料,特别是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的探究课题,提供或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使探究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我市的赛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上《磁铁的磁性》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毛线、牙签、大头针、玻璃球、回形针、铁钉、塑料块,学生任意准备两样物体,不料学生准备的材料都是一些学具和文具之类的物体。教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思考的玩法尽情地用磁铁去玩这些物体,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磁铁有吸引金属的特性。使教师处于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是材料误导所致,如果老师在提供或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考虑充分点,在金属材料中不光是铁,还有铜、铝等物体,那就能顺利地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何乐而不为呢。



二、质疑中促使探究



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我在教学《浮与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泡沫、小卵石、空瓶子、木块、小石子、啤酒盖等材料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泡沫、空瓶子、木块等会浮,而小卵石、小石子则会沉?为什么啤酒盖轻轻地放在水面会浮,而重点放就会沉呢?那啤酒盖算浮还是沉呢?为什么塑料尺子也会和啤酒盖有同样的现象?空瓶子放入水底怎么会很费力?潜艇为什么在水里能上下自如呢?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也能浮的水面上,并且还能装很多的货物呢?……然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解决的。



三、猜测、辩论、倾听中启迪探究



教学中,抓住相关的内容或有利的时机,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在猜测中互相启迪,可以使后面的探究方法更加科学,探究的重点更加突出,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我在教学《周围的空气》时,出示一个空的烧杯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烧杯中有没有物质?有的学生说没有,因为烧杯是空的呀,没有东西;有的学生说有,是空气。在他们相互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一位同学高高举着双手,迫不及待的喊:老师,老师!我来,我玩过空瓶子,把空瓶子口朝下按入里水里,瓶子不会进水,再把瓶口歪一点,就会有许多气泡从瓶口跑出来,说明瓶子里有空气,我认为烧杯中也应该有空气。这样在他们相互猜测的争辩过程中,倾听他人的看法和见解,互相启迪思维,为后面探究泡沫、砖块、粉笔、小卵石、玻璃球等物体中的空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亲历过程中体验探究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标的。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兴趣浓烈,是天生的探究家。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容易亲近的、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现象和事物,精心设计,耐心细致地组织引领他们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从众多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不懈地坚持下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能养成。



五、合作讨论研讨中深化探究



未来社会是一个协作型社会,对个人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即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研讨深化探究,使个人的发现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比如我在教学《周围的空气》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协作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再有自己的宝贝去玩空气。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玩法,并推选出一位学生汇报。



师:现在哪位同学先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找空气,怎样玩空气的?



生:我是用扇子对着我的脸扇的,感觉有一股风,很凉爽。(生边说边扇)



师:扇子一扇空气会怎样?



生:扇子一扇空气就向我的脸流过来,就是风。



师:哦!原来空气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能干,你用扇子扇脸就探究出了风是怎样形成的了。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我是用塑料袋找出空气的。(生演示自己的抓法)并说:塑料袋鼓鼓的,有许多空气,再有牙签刺一个小洞,空气就出来了,我用手放在小洞口,感觉痒痒的。



生:我想补充一下,不光痒痒的,还有一股力想把我的手推开。



师:真会玩!



生:老师,我是用气球找的,用嘴把气球吹大,再把气球的口放了,气球一下就飞了。飞的方向好象和空气出来的方向不同,(说完就用手摸自己的脑袋。)



师:真聪明!观察很仔细,课外继续去吹气球,看气球飞的方向与空气流出的方向到底有什么关系?别忘了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让老师和同学们也和你一起高兴高兴,好吗?



生:好的!(非常兴奋)



生:老师,我与他们的玩法不一样,我用嘴吹纸条,纸条就飘起来了。



生:我也是玩的气球,用打气筒把气球打鼓后,用耳听里面的空气没有声音,但我把空气放出来时,就有呼呼的声音。



师:真棒!那空气在什么时候才发出声音呢?



生:在流出来的时候才发出声音。



师:那不流的时候呢?也就是静止的时候呢?



生:静止的时候没有声音。



师:同学们各个都是玩的行家呀!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发现。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宝贝去了解了空气。真了不起!



……



六、课外延伸中深入探究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教育。然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单纯的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探究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把课堂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从横向、纵向、解决问题、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方面向课外延伸,把大量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不断的延续下去。比如我在教学完《改变物体沉浮》一课后,要求学生在课外去玩橡皮泥,运用不同方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有的做成船形,有的做成空的像饺子、像汤圆,有的借助其他的物体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是运用改变物体沉浮的条件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还有的同学把橡皮泥做得很薄,轻轻地放在水面上也能浮在水面上,并提出塑料尺子、三角板等物体也有这种现象(这是新发现,学生对此特别好奇,探究欲望异常强烈),随后同学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仔细地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是水表面张力的缘故,使探究活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又如我在教学《地球上的水》时,同学们在探讨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中发现:学校卫生间、洗碗池里的水龙头有经常没有关的现象。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的说看见没有关就自觉地去把它关了,有的说贴广告,有的说向全校的学生宣传要节约用水,还有的说派人值班等等,这时我说:同学们,老师有一个与你们不同的想法,用你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利用身边的材料,能否发明一种装置,只要人走后水龙头就会自己关掉(新思路,有意识地向科技小发明的方面引导)。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兴趣怏然,课后纷纷把我缠住不放,叙述自己的想法,并决心要把实物做出来,在学校举办的科技展览会上参加比赛。孩子们的智慧和潜能是无穷的,人人都是小小发明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4 01: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