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内容摘要】: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因此,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与特长,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关键词】:数学 信息技术 兴趣 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我认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做课件,然后课堂上做简单的演示,或者让学生用鼠标点击一下。而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想要的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而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如果运用恰当,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一、用动态的变化,让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明了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的知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动态的过程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
例如,在讲解梯形的面积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形(如图1所示):
这时,我说:“那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上底是0的梯形,那我们可以尝试用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方法,去导倒梯形的面积,大家动手试一试吧!”因为前面已经学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学过用割补法把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大家把这两个方法用在梯形上: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沿着梯形的高的中点把梯形剪成上下两个梯形,成功地把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后,同学们很快就推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把三角形看成上底是0的梯形代入公式,验证我们的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三角形的面积=(0+下底)×高÷2
得出三角形的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需要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是为了使用而使用,那就会画蛇添足了,所以把握什么是“适当”,那是一种学问。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设情境
预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必要性,产生完成学习的动机。例如在《小数点的移动》这一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动画片设置一种教学情境,山羊伯伯卖汉堡包,每个汉堡包的价格是8.00元,但是太贵了,没有顾客。于是,小猴子帮它想了个办法,把小数点移动一下,变成0.80元,这样一来,顾客多了,那你能够再帮山羊伯伯,让它有更多的顾客?这样的教学设计导入使学生心中感到特别,学习热情油然而升,兴致昂然地到要进行探究的主题之中。
(二)提出目标
提出学生研究主题的目标,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内、什么样的目标下进行学习或者研究。学生进入文具超市后,网络按照教学设计分层出示了学生要学习的目标,认识0.1元、认识0.01元、认识1.3元,学生在这个目标上开始自己的探究学习……
再如十二册《统计》这一课,学生一进入网页,首先看到的是本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形成代数初步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代数初步知识的掌握水平。2.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学生在这些目标引导下,开始自己的知识整理、归纳复习。
(三)个性化探索
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是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一个特点,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其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我们都清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风格,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效果不尽人意。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