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组织作用,应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那么,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音像赏析、游戏激趣这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创设情境;音画赏析;游戏激趣
正文: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如果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他都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培根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下面我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巧借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美好的情境的创设,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整个的学习过程当中去。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在上课时把事先制作的课件(用五颜六色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播放给学生,请他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你认为这幅图片上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在看后,觉得很精彩,又很独特。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情绪高涨:“小路!”教师适时的谈话:“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一条小路的?你能用自己语言,表达一下你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吗?”这样学生的内心之中又产生了极强的探索欲望,表达欲望,展现欲望。我顺势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又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通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进入,直接改变了学生学习环境,改变了活动空间,直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