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获奖论文谈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摘要] 学生学会了预习,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益处。所以当务之急必须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不用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课前预习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才会达到预想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我根据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必须要解决读、画、查。
读:“读”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在与阅读中除了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要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读的方法各种各样,有精读、略读、朗读、默读、扫读、跳读等,语文预习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读法。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基本达到熟练、连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必须达到流利通顺。数学预习时,要认真读一读这些定义法则,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词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反复读,边读边悟。
画: 鲁迅先生说,读书有五到: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手到就是做笔记了。革命前辈徐特立、董必武也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看来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圈圈、做记号、批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课文写批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可以用符号做批注,也可以是文字性的,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堂上教师讲述的要点、简单的批注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符号文字结合,文字性批注效果更佳。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自学成果、课堂上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预习时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感到认识模糊时,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德国哲学家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出,有的课文通过预习单更能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下面是我设计的五年级上《梅花魂》一课的预习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