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荷花》课程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4 22:3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荷花》课程教学反思

“冒”出来的语文诗意

1.通常,这“说不清”的感觉正是学习上颇为难得的“愤”“悱”的状态,而这“说不清”之处正该是我这个语文老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地方。
2.一般思路:用这个“冒”字,好处是什么呢?
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用“冒”字比用其它的字要好。显然,“冒用得好”作为一种定论是先于学生的解读而存在的。倘若果真如此,我的语文课就将不可免地滑向抽象、枯寂、毫无生趣而言的理性分析。
3.一般思路:怎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作冒出来。
没有直截了当比较“冒”和“长”的高下优势,不想引导他们咀嚼它俩在言语意味上的差异,而是要引导他们在另一个更为感性、更为具体的平台上寻求两者之间的意义联系。
4.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
找一个字代替,不难。难的是真正用心去意会荷花那种气质和神韵。“什么心情”,轻轻一拨,就将学生的精神触角由对荷花外形的揣摩深入到对荷花内心的体验。
5.“冒”是怎样地长?
冒比长好在哪里,这是一种解读模式;怎样地长才是冒,这是另一种解读模式。就阅读思维性质而言,前者属于抽象的理性分析,而后者属于诗意的感性领悟。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这条诗意学习的路不但走得通,而且大有“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之感。
6.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当课件将荷花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预设的一个想象性写话将孩子心灵的触角又引向一种诗性的体验中。
7.“不孤独,孩子,不孤独。你有朋友,瞧!”
但我以为,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老师,应该总是敞开着自己的敏感。“孤独”一说,分明是学生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隐讳的表达。其背后也许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也许是一段寂寞的时光,也许是一种郁悒的烦恼,也许是……这份深深的敏感和警觉,给了这个孤独的孩子,不,也给了所有曾经孤独或即将孤独的孩子们一抹温暖的精神底色。
8.有人以为,“诗意的”语文会将学生拔离语文实践的大地。因为诗意一词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虚构、一种环境、一种不着边际的漂浮。而事实恰恰相反,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大地上,其所畅言的终极视野正是“语文大地”。
9.“诗意”并不飞翔凌越在语文大地的上空,相反,正是“诗意”,使学生可以真正栖居在语文大地上。
10.某种意义上说,栖居必定意味着训练,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处理“训练”的方式和艺术。就语文“训练”而言,存在两种表现方式:
1)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的“显性训练”。
2)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接受训练的“隐形训练”。
11.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因了花而焕发出生命的情趣,花因了人而彰显出精神的高贵。这样的课堂境界,或可谓之“人花合一”的境界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1 19: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