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0:5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探索

兰州市外国语高中  张丽萍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展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任务驱动而实施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意义。通过对日常教学经验的总结,本文提出把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融入教学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和创新技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本文还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流程构建及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反思。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教育  新课标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何摆脱“知识——经验定势的思维枷锁”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成为新时期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顾志跃在《科学教育概论》中指出:“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作为一名高中技术类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者和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本人在日常工作中尝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本人作为一名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提取有价值的经验,为同行提供可资参照与借鉴的案例。
一、把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的各环节之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手段,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工作中要勤思考,多作一些假设,多一些联想,再多一些憧憬和想象,以学生的视角和思维作充分准备,创设良好的环境,尝试新颖、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努力开拓,勇于实践,逐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上述教育理念。例如,在对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一课的教学中,参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了完善而流畅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总体设计意图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从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入手,由问题“你知道兰州都有哪些特色小吃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然后,指导各学习小组中的同学分别使用不同的检索方法进行信息获取,在此过程中,教师积极“介入”学生活动,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其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分析关键词的使用技巧,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最后,教师总结,引出问题,教会学生合法地下载网络中的文件。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使学生既学会了分析和总结出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又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0:59:50 | 只看该作者

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创造能力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研究表明,创造能力是一种用以有效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重新分类组织转换,进而通过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和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
1、创新意识培养。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任何一项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本人在设计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时,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从确定主题到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和最后的制作完成过程完全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审美设计有效的表达作品的主题,个别同学的作品就非常有新意。
2、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例如:在讲授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一课时,本人通过演示两组优秀作品,让学生分析这两组不同风格作品的界面布局设计上的特点,掌握界面布局应该有整体上的一致性、要简明清晰、注意突出主题信息和文字显示的效果,并做出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表述他们自己新的想法?帮助学生自主布局创作设计作品,结果设计出来的作品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每节课都坚持利用科学有序的方法,将创新思维变成了一种习惯,接下来每堂课都采用异曲同工的设计,最终激发了学生完成作品的浓厚兴趣,最后完成的作品也很出彩。
3、创新情感培养。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它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教学中,本人时常穿插讲述伟人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如:布置任务让同学课前查找资料上课给大家讲述电脑之父比尔•盖茨,苹果的创造者乔布斯等成功者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让学生感受坚强信念给予人类攀越一座又一座科学高峰的力量。通过语言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0:59:54 | 只看该作者

4、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技能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具体而言,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的全程都应该始终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以及任务大小是否适当,要求是否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每个模块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了解,设置一个实践操作任务使其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学习中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有一个深入的提高。例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的教学中,利用一张成绩表要求学生算出总成绩、平均分并排序。在奥运会期间,教师还要求学生对历届奥运会金牌榜进行统计。诸如此类的多种不同的任务,培养了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激励学生拓宽解决的思路和操作技能。
三、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要把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合作”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的创建应该具有目标性并适应于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最终培养形成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总之,“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为了我们的孩子能走在时代前列,作为教师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教学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19: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