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知道我有多高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知道我有多高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外活动:测量

“小学低年级语、数综合主题活动”是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开展的一个科研课题。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将主题探索作为一项“学习媒介”,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从事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我们曾经开展过一项综合主题活动:“你知道我有多高吗?”“你知道我有多高吗?”是一项与小学数学测量知识有关的综合主题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测量常常是很快带过,不作重点掌握的内容,然而却是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把测量知识作为一个过程,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周围事物,而且还可能成为学生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一个工具。本着这样一个想法,我们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项基于测量知识的综合主题活动——“你知道我有多高吗?”

一、综合主题的选择——我们的出发点

综合主题活动“你知道我有多高吗?”中的“我”是我们校园中一棵百年古树,至今仍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说起为什么选择古树作为我们学生学习、探究的对象,我们还真的是费了一番脑筋的。

说实话,在选择主题的问题上,我们的主导原则是:为学生设计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探索任务。在没有“发现”古树之前,我们设想可以让学生测量铅笔盒、教室里的黑板、电视机或者是教室的长和宽等等。但这些都被我们——否定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任务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而且这些任务本身也缺乏挑战性。试想测量铅笔盒、电视机对孩子而言是多么枯燥、没意思的事情啊!我们还设想让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但很快又否定了,毫无疑问,这项任务是超越孩子能力的。

我们两个人徘徊在校园中,终于发现了合适的探究对象——一棵百年古树。选择古树的理由有四条:

其一,古树坐落在学校门房间的旁边,大约是门房高度的两倍。如果学生爬到门房顶或询问后勤老师,门房的高度是可以测得的;

其二,有太阳照射时,古树的投影恰好投射在学生玩耍的空地上,测量起来相对方便。用影子测量通常是学生容易想到的方法;

其三,由于是一棵树,学生还能想到爬上树等其他测量方法。我们希望学生能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大胆假设,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其四,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很好的传统,进而激起学生作为汇师一员的自豪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二、综合主题活动的展开——我们的做法


1.海报宣传,招募志愿者


学生的学习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我们设计的第一个情境是:张贴海报。让老树开口说话和小朋友交流,并以拟人化的手法求得小朋友的帮助。


教师的工作:


● 用2K的纸制作卡通形式海报。


● 要求图文并茂,张贴于大树旁,学生易见之处。


● 班级动员,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


学生的作业:


● 阅读海报内容,质疑。


● 独立思考。


● 志愿者签名。


作业显示:


学生A:第一个发现海报,但他不理解“海报”一词的意思,于是他告诉了几位好朋友,再次前来阅读,想知道个究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悟出了它的作用,纷纷向同学进行宣传。


学生B:看完海报之后,立刻奔回教室拿好水彩笔,在志愿者一栏中自豪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学生C:下课了,她悄悄来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已经想出办了,我的方法是……”


学生D:活动课上,他举起小手对大家说:“老师,这节课你能不能带我们去操场上观察那棵大树?”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志愿者提交方案,争金点子章


教师工作:


A.印发志愿者提案,每人一张。


B.布置明确的填写要求。


C.结合校雏鹰争章活动,争金点子章。


学生作业:


A.独立思考(为期一周)。


B.完成提案。


C.班级交流。


D.自由组合行动小组。


行为目标往往是行为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设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使内在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并形成驱力。当学生自豪地认为自己成为志愿者时,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作业显示:


学生A:利用影子。在太阳照射时,当我们的影子与我们的身高相同,说明大树的影子也与大树的高度相同,马上测量大树的影子。


学生B: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张大树和门房的照片,看出大树的高度相当于门房的几倍,然后量出门房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就是它的几倍。


学生C:在氢气球下扎一根很长的塑料绳,把氢气球放上天,当它与大树同样高度时,量出塑料绳的长度。


学生D:准备一只风筝,把它放上天空,当它飞到和大树一样高时,量出放风筝时所用的棉线的长度。


学生E:将竹竿一根一根扎紧接好,竖起来,当它和大树一样高时,测量出所接竹竿的长度。


学生F:我的手拿住卷尺的一头,然后爬到树上,让树下的小朋友看卷尺另一头的刻度,这就是大树的高度。


学生G:在松鼠的尾巴上扎一根绳子,把它放了,让它爬到树上,它尾巴上的绳子长多少,就说明大树有多高。


学生H:先让大吊车把它的巨臂向外向上升,当它升到和大树同样高度时就停住,然后水平放下,让我去量它的巨臂的长度。


面对这一张张精彩的提案纸,面对这一群7岁的孩子,身为教师的我们一下子楞住了,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定能让人从平淡中发现魅力,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定能赋人以热情和毅力,定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3.填写行动计划,竞选组长


教师工作:


A.组织行动小组讨论商议。


B.印发行动计划,每人一张。


C.参与评选行动组长。


学生作业:


A.小组讨论(为期一周)。


B.独立填写行动计划。


C.交流计划,竞选组长。


面对着近二十种的方法,问题又产生了,究竟哪些是可以操作和应用的呢?在学生根据提案自由结合成小组后,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填写行动计划,看看谁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方法一:利用影子进行测量。


方法二:拍摄照片,请老师参与利用比例进行计算。


方法三:升氢气球。


方法四:放风筝。


方法五:接竹竿法。


“行动计划”是在“志愿者提案”的基础上填写的,时间间隔太长,学生的热情有些下降,而且对自己的提案有些遗忘了。因此情况并不好。于是我们不得不调整方案。根据好胜和不甘落后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安排了竞选组长,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内部紧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再次达到提高兴趣的目的,维持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我们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


4.共同实践、共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然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回阻碍认知活动的发展,降低学习效果。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共同实践、共同探究的过程。


学生A:为了把三根竹竿接在一起,我们累得满头大汗,但只要一拿起来就会松动,甚至滑落下来。朱老师见了,给我们拿来了封箱带,帮助我们把竹竿接好,当我们将三根竹竿竖起来后发现连大树的一半都没到,于是我们又接了一根、两根、三根,一直到七根时,我们想再试一试。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把竹竿接了起未,但没想到的是它像一根钓鱼钩一样弯下了腰,怎么也直不起来,大家只能再拆去两根,巧的是五根竹竿的高度正好是大树的一半,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学生B:在宋子悦小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一个氢气球。我们小组第一个测出大树的高度,我们应该向他表示感谢。


学生C:今天上午九点左右我们来到操场上,我们先测出了竹竿的高度和竹竿影子的长度,当我们要去测量大树的影子时发现它落在了学校对面气象大楼的墙上,我们恍然大悟,上午我们是无法测量到大树的影子的,我们要在下午,大树的影子转过来时才能测量。


学生D:学校操场周围有许多高楼,风老是在打转,因此我们的风筝怎么也放不上天,我们真不服气!


可见,在真正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学得更轻松、更有兴趣,培养了思维的活跃性,拓宽了知识面,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想只要坚持这样做,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上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三、我们的想法和反思


1.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


要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首先老师自己要调整心理定位,改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教育是为儿童的发展服务的,所以儿童不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更应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中心。老师的一切教育活动成功与否,最终评判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我们策划本次活动时,常说的那句话是:假如我是学生。我们首先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现有学习状况,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实践的可能性。然后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才能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我们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


2.对学生说“你可以找一位大朋友帮忙”


在本次活动中,递交志愿者提案时有同学问道,或是在提案中写道:“我想用测量影子的方法来估算老树的高度,但当影子和我的高度不同时,我不知道该怎样算,希望老师教我。”短短几句话一下子说出了我们策划中的不足之处。这的确是我们想的还不够周全。于是在填写行动计划时我们补上了大朋友这一栏。更令我们吃惊的是学生在这一栏的填写中不仅有姐姐、哥哥,更多的是学校的各位老师,甚至于连父母、爷爷等都填入其中,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正以平等、民主的作风走到了学生的心中,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3.对老师们说“我们要成为点火者”


有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优秀的教学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教师要做“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对啊!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教师的一味讲解和灌输,而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想、自由地做,这样他们就会有发展的主动权,就会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展现生命的自主色彩。活动中,我们让学生第一次独立思考、设计、交流、判断,到第二次小组讨论、设计、实践,直至最后总结、交流,教师始终以一个研究者、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适时地为他们点火,为他们助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09: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