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无与伦比的作用,让学生明白算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数学内容是源于学生生活的,并能为学生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及进一步发展需要。要想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最关键的,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强,好玩、好动,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才能收到效果。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信息技术的作用功不可没,他能把精美的故事情节利用小动物或卡通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教学9加几时,我先出示9+1+3= 10+3= 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先算出结果,接着比较这两个算式的异同。再利用信息技术,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都融合到动画故事里。在多媒体动画课件中我设计了羊羊运动会,喜羊羊拿来了两箱饮料,一箱9瓶,另一箱7瓶;懒羊羊想喝饮料,喜羊羊要他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瓶?怎样列式?再出现懒羊羊乞求同学们帮他计算的画面,激发学生动手实践。有学生列出:9+7= ,我让学生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结果?许多学生都利用自己的手指在数结果,我让学生想想除了数数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当学生感到迷惑时,我又利用多媒体出示喜羊羊边摆小棒边说过程的画面。这样,许多学生都说出可以用摆学具进行计算;也有学生说出从9开始,用数的方法;还有学生说从7开始,用数的方法。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刚才复习时做过的10加几算式,看能否把9也变成10?怎样才能出现10?又在学生都想知道答案时,我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无与伦比的作用,动画显示饮料的凑“十”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这一过程。学生通过边看电脑演示,边口述算理,明白了这道题可以看成9+1=10 ,10+6=16;接着,我又提问,既然9可以凑成10,那7可以吗?这道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么一引导,许多学生想出了也可以看成7+3=10,10+6=16。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后,我又鼓励学生对刚才所用的方法作整理,并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后面学习8加几、7加几…时又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计算能力也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因为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生动,无与伦比的作用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认真地进行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不做练习,等于进宝山不采宝。”可见练习这一环节对学数学是何等重要。但设计练习需要做到新旧知识结合,要抓住重点,精炼、巧练。因此每节课我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三类练习:1.层次性练习、2对比性练习、3.趣味性练习。这些内容会包括那些学生易错,易混乱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掌握各种题型的计算方法。可练习课都比较枯燥,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且又能让学生喜欢,每一节练习课我都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插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形象,利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课件创设闯3关的练习模式,利用“丁当”背着八宝袋向学生挑战,第一关是层次性练习,先让学生熟识怎样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安排发展性题目,如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等。第二关是对比性练习,让学生通过加法和乘法的对比练习,明白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算,什么情况下要用加法算,以及加法和乘法的联系跟区别。第三关是趣味性练习。每一关过后“丁当”会对学生进行表扬,再向学生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练而不厌,越练越开心,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喜爱的同时使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