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浅析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2: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浅析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应用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光德中心小学  刘邦亮
摘 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这样一种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理念,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从此爱上信息技术课。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创情境 巧剖析 勤思考 探新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它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在新课标理念下,当下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就教与同行:
一、善铺垫,创情境,定任务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任务”的突出要使学生由好奇引出兴趣进而求知。好奇心是人类的共性,尤其是小学生对一些新事物特别好奇。教师在呈现“任务”时,要把“任务”美化的新奇,鲜明。让学生感到计算机本身的无所不能,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求知的兴趣和动机。《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中的第二章第五节《广州休闲两日游》为例,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同学们带客人游览我们美丽的家乡――广州”,然后我将这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许多小任务:(1)要解决的问题:旅游路线的安排及相关的费用,广州的风土人情,主要景点等;(2)解决问题必备的工具:如学习上网查找、收集资料的软件(网页浏览工具),学会运用软件(制作电子幻灯片)将查找、收集的有用信息表现出来。把这样一个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冲突,学生必须要拟定新的学习计划和完成任务的初步实施方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2:17:38 | 只看该作者

二、拓思路,巧剖析,明任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一定的情境,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将进一步剖析,并从中发现问题。从教学目标的提出到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中间环节要认真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时,教师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相关的学习资源信息和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从而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一个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进而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任务驱动”的良性循环。
三、找方法,勤思考,探任务
在任务提出以后,教师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为完成某项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也可以开展分组协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解决问题,教师要促进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点拨指导,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例如:在学习EXCEL处理成绩表时,运用公式求和,我就用本学期中段考试的成绩表让学生计算六(1)班 28名学生的总分,要求用比较快捷的方法完成。我还说了只要方法正确,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结果任务一宣布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通过阅读教材,有的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向教师请教,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整节课都非常投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探索的成功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2:17:42 | 只看该作者

四、留问题,探新知,思任务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一堂信息技术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小学生年龄小,喜欢追根问底,如果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文件的“删除”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文字及图片的“删除”操作后,已基本形成按“Delete”键即完成“删除”操作的习惯。然而这一操作对于删除表格的某列某行及至整个表格时却不然,学生经常在此出错,总是习惯性地用“Delete”键去删除表格。教学时,不妨在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前,先故意列举以前的删除操作,然后让学生尝试删除一个表格。此时,学生往往会很有把握地先选中整个表格,然后按“Delete”键,然而表格却纹丝不动。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难道‘Delete’键失灵了?”紧接着,让学生在表格中输入一些文字,然后再选中表格,按“Delete”键,发现“Delete”键又起作用了,但删除的只是表格中的文字,表格本身并未被删除。噢,知道了,原来“Delete”键只能删除表格中的文字,此时,教师设置悬念:“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删除表格本身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教师可顺势进行下一课教学任务的铺垫工作。
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任务驱动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特别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活用这种教学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22: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