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一课时,通过有感情的读、绘声绘色地讲、设身处地地演等多种形式的理解体验,学生已深深感受到高尔基这样一位十分有声望的大作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时也为"小摄影师"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摄影机会(他忘记带胶卷了)而感到惋惜。
当讲到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尽管高尔基一再喊着:"孩子,我这儿有胶卷!"这个片断时:
师:小摄影师"听到高尔基的喊声了吗?
生:听到,因为高耳基大声喊。
生:听不到,因为他太伤心了,根本没在意高耳基叫他回来。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有道理,那么小男孩走了后还会回来吗?小男孩走后,高耳基会怎样做呢?
A生:小男孩哭着跑回家,拿着胶卷就往回赶,回去时,已是夜里十一点了。
师:那时,高尔基没睡觉吗?
A生:没有,他一直在等那个小男孩。
B生:门卫让他进来吗?不让他进来怎么办?
C生:他还可以扔纸团啊!或者在路灯下喊了一声'高尔基先生',高尔基发现了他,就让门卫领他上去了。他按上次的设计让高尔基坐好,完成了拍摄。
师:我很赞同几个同学的想法,并说:"完全有这种可能,你们说得真好!"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吗?
生:小男孩拿着高尔基的照片在同学中炫耀,同学们都很羡慕他。
D生:我觉得他的猜想不符合实际,这种行为不应该发生在小男孩身上。
师:小孩子,特别是小男孩,都有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他的思维更富有新意,大家表扬他。大家还有更新的想法?
生:高耳基做了我校的辅导员,小男孩成了他的小秘书。
E生: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的愿望实现,他等了很长时间不见小男孩来,他就到外面打听小男孩的家在哪,然后让司机开车带他找到小男孩,拍了照片。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请你们发挥你想象的翅膀续写一段话:小男孩走后……
【反思】
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不洋溢着创新的火种。”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很多想法确有创造性,其他同学都在想小男孩的行为动向,可他却从高尔基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结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其一,高尔基的工作非常忙;其二,要找一个普通的、不知名的小男孩犹如大海里捞针。但这也体现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对深化主题--突出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起了强化作用。整堂课上,学生由认识、思维到想象,由寻找、发现到创造,创新意识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教育者在日常教学中,在深入领会贯彻新课程精神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挥孩子们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让创造的"幼苗"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