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25 11:36:58
|
只看该作者
(三)让学生在延时评价中发现错误
作为一名教师,整天都在和学生的错误打交道。夸美纽斯认为“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才能在练习中没有错误。”这一观点无疑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以为只要小心翼翼地防错、堵错,错误就能避免。今天,我们不能再视错误为“洪水猛兽”,而应该正视错误,把错误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认识到错误也有其价值,并且充分地加以利用,适时的延时评价,能让错误价值最大化。
在完成了网页制作的教学之后,老师让学生进行作品设计,制作一个有主题的网站。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因为内容较多之故,网页层次较乱,表格大小不一致。这并不是学生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因为制作之前没有经过组内讨论统一造成的。制作完成后,老师并不是马上去对学生的作品上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而是创设了检查与欣赏时间,先让学生自我检查,然后互相欣赏。发现学生在这几分钟里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对网页进行了进一步的排版,使之更加美观大方。
这短短的时间,给了同学们足够的自我评价与欣赏时间,成就感促使他们在对比过程中仔细的进行自我检查、审视。对于由于非技术原因而造成的错误很快就能发现并改正过来,同时会自主的掌握了这个知识。有的同学甚至会为了得到他人的表扬而更加美化作品,知识巩固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的种类繁多,方法多样。“延时”评价只是其中一种方式,作为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给予即时的评价,还应根据学习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生成,选择合适的时机实施延时评价。
二、教师运用延时评价的基本策略
(一)学生的想法独特有创新意识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之间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也是学生会在算法和多媒体不同选修模块中有不同选择的原因所在。此时,教师要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通过平等对话、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我在讲授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问题上,向学生描述了课本上的除2取余法。例如十进制数11,用除2取余法,则如图1这样描述:
因此,11转换为二进制的结果就是1011B。而有学生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可以从1开始,每次递增2倍,依次是1、2、4、8,然后再将相加之和为11的数字对应设置为1,其余设置为0,得到的就是11对应的二进制编码,如图2所示:
又有不同学生针对他的见解提出了疑虑:“这样做有没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呢?比如说不同的几个数字相加都可以得到结果11。”(第一个学生一时语塞。)这时,我首先表扬两名学生敢于向课本质疑,不唯书,不唯师,却不马上评价谁对谁错。接着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几个十进制数字,并用该同学的方法转换为二进制,检验是否正确,并尝试看看是否存在多解。当然,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认真思考,参与了实践活动,最后获得了一个不同于课本的好方法。
(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大相径庭了。对于学生的观点或争论应该采用延时评价,否则会造成对其他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的定势影响,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例如PhotoShop图象处理一课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放置到适当的背景图片中,制作成一张呼吁爱护小动物的明信片。学生们对其技术的理解都能达成共识:即是用魔术棒将动物选取出来,拷贝到背景图片中。然而对于图片的美观性,学生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将一只小狗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有的学生将一头大象挂在大树之上,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审美具有多元性,不能用单一的尺度(好与坏)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此时,教师可采用延时评价,将大家公认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既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又凸显学生的个性。
(三)对学生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可运用延时评价
对于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诸如动手操作、收集整理资料、调查报告,弱势学生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此时可采用延时评价,给学生提供对不理解的作业多次修正的机会。甚至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提出自己对知识的不理解程度,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相关资料,或者再讲解,补充学生的空白。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作业反馈修正错误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视能力。
再如,若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不满意,教师可鼓励这些学生通过申请重新解答。教师可以就学生第二次答卷或多次答卷中学生自己觉得最满意的一份给予评价。这样能让弱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总而言之,延时评价实际上是抓住课堂上的一些闪光点,用启发的,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围绕着闪光点展开思维,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更多更好地创新灵感,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让我们擦亮眼睛,及时发现这些课堂上的闪光点,妥善运用延时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苗逢春,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译,中国轻工出版社
[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魏雄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