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好用活教材习题例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伴随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老师更加重视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情景创设,一可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二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更多老师的主要精力却只放在新授部分的情景创设上,在对教材安排的习题使用上,着力点只是为了巩固新知,所以往往在结束新课进入知识巩固阶段时,师生致力于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笔者认为,练习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落实其中。为此,用好用活教材提供的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第一教时的
习题为例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共安排了三道习题,根据三道题提供的信息和解题要求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 联系学生实际,把解题过程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习题1,教材要求学生根据图上内容分别说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我考虑本地区学生好多都住商品房,他们已接触过房间号,即使不住商品房的学生生活中也经历过房间号。因此,我拓宽了习题的答题要求,在完成书上提出的问题后,媒体出示小白兔家的房间号,让学生说说小白兔家的房间号403表示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帮助其他小动物编编房间号,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补充的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把学到的知识自然地和现实生活进行了联系,既可培养学生能力,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的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二、 改变习题叙述形式,增强学生解题的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有限,需要不断调换教学手段、方法,采取能激发学生兴趣,持久保持高度注意力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尤其在进入巩固知识阶段更应关注这一问题。教材是以文本形式出现的,静态的文字表达往往难以避免形式单一等缺陷,作为教者就要有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样的能耐,以增强学生解?说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教材只提供一种答题形式,我利用媒体动态化和声像结合的优势,把问题改变成多种形式,有媒体放小猪的话:我住在第3层第1号房,说说我是谁?又有媒体上出示去掉部分小动物头像的楼层图,媒体放小熊的声音:我住在第3层第2号房,小朋友帮我找找我的房间在那里?同例右边的题目说说《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分别放在第几层第几本的习题也可以改变成多种形式的问题,不断改变问题的叙述形式,加上老师富有挑逗性的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持久保持了高度的兴趣,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多样性。

三、 改变答题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习题2,教材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情况说说怎样能很快找到座位。分析题目后,我认为这是一道实践操作题,如果光凭书上提供的电影院一角的图让学生找座位,学生只能用语言来表达,初入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和场景的不完全性会增加学生解题的难度,即使化了很大工夫去帮助学生理解解决书上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未必真正得到培养。于是我把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模仿成影剧院的座位排列,让学生根据手中发的票找位置,学生在找座位的活动中,不仅理解并解决了问题,而且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也避免了学生知道是怎么会事但就是语言表达不清的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四、 拓展思维空间,渗透后继知识。
        习题3,按要求摆一摆。我认为这题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由于题目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书上的表格图是坐标轴的初步渗透,因此我不仅要求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进行操作,而且设计了猜一猜并摆一摆来验证你的猜想的练习。题目要求是:如果在第3排第1个排一个三角形,再在第3排第2个排一个三角形……,在第3排第5个排一个三角形,猜一猜摆出的5个三角形成什么形状?并说说为什么。接着猜排的个数不变,排数分别是1至5的5个三角形的形状,以及个数、排数都在变,分别是从1至5的5个三角形的形状。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渗透了坐标轴的概念,也让学生接受了从猜想到操作验证的数学思想,学生思维活、兴趣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数学学习中的“Hands-on”活动是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即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规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较为完美地阐释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教材:摒弃“平淡”,还原“多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对教材进行符合学生“做”的层面来重新处理,或增或减,或详或略,或整体铺陈,或在某一点上深掘,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社会,还教材于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生活性、趣味性。
    例如,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中例题150-35-65时,我没有直接出示题目,而是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了适合学生“做”的素材。
   (1)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张阿姨从家中拿了150元钱上街,她先用35元钱给孩子买了一盒水彩笔,又花了65元钱给自己买了一双鞋,现在她又看上了一台价值55元的单放机。
   (2)猜一猜:张阿姨的钱够不够买这台单放机?
   (3)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4)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测?
   (5)比一比:小组讨论,哪一种方法最简便?从而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把抽象、枯燥的数字运算经过生活的加工,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二、课堂:摒弃“平庸”,置换“奇崛”。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学生的视野空前开阔,那种没有悬念、没有激情、教师一包到底,味同嚼醋的课堂,是激不起学生“做数学”的欲望和兴趣的,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及时抓住课堂上点滴可用的教学信息,置换出超出学生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新的教学思路,创设出新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真正地自觉走入“做”的境界。
    例如:儿童都喜欢上游乐园去玩,于是就可以进行“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去游乐园中收集游玩项目与相应的价格,并自行设计游玩方案,计算所需的价格等。突破“课堂教学”的框框,放眼儿童的整个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及掌握数学。

三、思维:摒弃“平板”,追求“立体”。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维能力不同,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让思维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来,提高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要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要改变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比如在课的起始阶段,可以问学生:“对于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留有一定的时间,问学生“你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你想考考大家吗?”等带有启发鼓励的话语;要多问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有哪些收获?”等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哪怕是错误的),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四、教学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1、前提: 教育的民主化。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唤起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师生之间建立宽松、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做数学”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保护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给予学生多大的自主权,学生就有多大的主体参与度。
    2、关键: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主体参与就是在教学中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没有任务,主体参与就是一种无效的摆饰,所以,教师的课堂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要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3、保证:充分活动的时空观。要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就必须给学生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讨论,多实践,让学生自己思考、质疑、解决问题,自己评价、管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0: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