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践锻炼功能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学生在校园中接受学校德育的同时,亲身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使之具有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功能。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为学生创造了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从中可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内部潜能。例如: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通过生产劳动锻炼形成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和勤劳俭朴、坚韧顽强等品质;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使学生接触社会、体察民心,扩展了学生社会知识面和社会交际面;通过执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规章制度,使其珍惜时间,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其实效是把德育付诸于实践并内化为个人品格的过程,从中可以使优良的方面得到肯定、强化、巩固和发展,使不良的方面得到否定、弱化、矫正和改进。总之,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熟悉学校,了解社会,又能把德育的知识转变为个人的思想认识,丰富了情感,培养了意志品质,基本素质得以提高。
(五)凝聚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师生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方面,更体现在师生参与和创造校园文化的交往活动过程之中。在校园文化的实际活动中,学校的好人好事、决定决议、时尚风尚以及社会新闻、时事政治等,都会通过校园中的广播站、校报、校刊等形式迅速传播开去,并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形成联动效应。他们或议论评析,或效仿学习,其影响力是巨大的。此外,各种社团活动、形形色色的海报等都起到了极强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占领了学校阵地,就能抵制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净化育人环境。同时,学生在与不良社会文化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之中,明辨是非、认清了方向,也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校园文化通过引导认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凝聚起来,并激励他们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创造的成果。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德育的引导下开展起来的,学校德育赋予它以核心内容和本质特性。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识校园文化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潜在的功能尽可能地发掘出来。
二、强化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思考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某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足够认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仍不完善,有些制度没有得到实施;有些地区资金不足,无法健全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些学生对文学文艺活动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有些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但又得不到及时疏导;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在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和健全人格培养方面的空白,致使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屡有发生。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学校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目前,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一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学校领导的态度和导向有着极大的关系。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领导班子首先要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使之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领导班子必须认真落实德育大纲精神,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态势,从体制上保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再次,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把握校园文化的功能、层次、结构、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整体上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三个维度的整合效应。此外,要教育全体教职工都肩负起德育的责任,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
(二)加强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都应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既要体现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更要富有教育意义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启迪。同时,完善各种咨询教育体系,包括学术咨询、心理咨询、就业咨询等,使之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和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体系。苏霍姆林斯基曾就校园环境建设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是种植花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校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在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