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0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获奖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贵州省石阡县文博中学 梁 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定理的过程,并掌握这种识别方法,并会用此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作图、交流和演示,使学生讨论探究出“边角边”定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猜想和论证的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成功探索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数学知识,懂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探索“边角边定理”并用此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探索“边角边定理”,定理中“边角边”条件的理解。

教学用具:卡纸、剪刀、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教师着眼于“引”,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着眼于“探”,通过探索活动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05:0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老   师
学  生
回顾
`
回顾与思考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回忆定义及其性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两块(如图),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请问如果只准带一块碎片,根据生活经验,你应该带哪一块去?
通过这一环节,唤起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直接进入主题。揭示新课的内容。
实验操作
操作:已知:AB=A'B  '=8cm
AC= A'C  '=10cm
∠A=∠A'=60度,画△ABC和A'B 'C  ',并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
把你们剪下来的三角形与同伴所画的三角形比一比,你有何发现?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学生上台演示过程,并用语言总结结论。
结论
结论:有两边和它们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用几何语言来表示
在△ABC与△A′B′C′中
因为AB= AB   
∠A=∠A′      
AC= A′C′      
所以ABC≌△ABC(SAS)
由前面的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试归纳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学生讨论与同伴交流,让学生用文字语言表达数学问题。
学生齐读结论
注意书写格式
练习
例1在下列图形中找一找有没有全等三角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指点,逐步完善。
教学过程
老   师
学  生
例题讲解
例2 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且AO=BO,CO=DO,求证:△ACO≌△BDO
在练习本上尝试独立完成,并将解答结果与同伴交流,教师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例题讲解
练习
例3:如图,
已知AB=AD,AC=AE,∠BAD=∠CAE
求证:△ABC△ADE
变式训练
已知AB=AD,AC=AE,∠BAD=∠CAE,
求证:△ABC△ADE
在老师分析讲解的基础上学生说明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书写过程;教师指点,逐步完善。
议一议
例4:如图:A,D,C,E在同一直线上,AB∥EF,AB=EF, AD=EC.
求证:△ABC≌△EFD  
学习小组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并派代表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完善。
学有所思,
感悟收获
设计三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心里还存在什么疑惑?
师生互动、共同反思、总结、补充的方式进行。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材75页练习第1题、第2题。
选做题:教材83页习题第3题、第4题.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定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在△ABC与△A′B′C′中
因为AB= A′B′
∠A=∠A′      
AC= A′C′     
所以△ABC≌△A′B′C′(SAS)
突出重点,发挥板书的功能。
课外思考题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把探究进行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05:33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说明



贵州省石阡县文博中学 梁 超

教学内容: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为今后学生学习其它几个判定定理打下基础,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又一重要方法,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让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边角边”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掌握这种识别方法,并会用此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作图、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讨论探究出“边角边”定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猜想和论证的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成功探索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数学知识,懂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边角边定理”并用此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
(2)教学难点:
探索“边角边定理”,定理中“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并运用这个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全等三角形定义及性质,所对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判定——“边角边”(SAS)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来证明两个三角全等,但个别学生在理解、运用上还须借助教师同学的帮助,也会有所收获。从本章开始,学生在观察能力上要经历“单一图形”到“多个图形”的跨越,在推理能力上要经历“使用单个条件”到使用多个条件的跨越,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清楚的表达。
三、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确定为: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教师着眼于“引”,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着眼于“探”,通过探索活动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法
本课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思考、探索、交流、归纳等活动,得出结论,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3、教学手段
采用实物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具:剪刀、纸片、直尺。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和“引探教学法”
教学流程:

五、教学问题诊断
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认知比较单一,对运用边角边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找不到条件,同学们对边角边定理的理解还不透彻,可能出现下列情形,如学生用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老师应着重强调,这个角是两边的夹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老师应放在如何运用边角边定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上。
六、教学效果预测:
①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手段出示学生对话情况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
②对“边角边”定量的探究及其应用是重点部分,老师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课件)学生将在和谐的气氛中主动探索享受获得知识过程,
③教师采用深入浅出的引导,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
④探索“边角边”(SAS)定理及其应用这个难点部分,将运用层次分明的题目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与拓展,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探究,全员参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引入课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两块(如图),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请问如果只准带一块碎片,根据生活经验,你应该带哪一块去?
3、探究新知
操作: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画△ABC和A'B 'C  '
已知AB= A'B '=8cm  AC= A'C '=10cm  ∠A=∠ A'= 60°
并把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桌交流,并请甲、乙两小组各选一位同学来展示他们所画的三角形。小组交流得到结论。
并让学生总结结论,教师补充
归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角边”或“SAS”)。
3、讲解例题;
4、变式训练;
5、拓展延伸。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习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6、课时小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知识上的收获,过程与方法上的收获,情感与态度上的感受。
7、布置作业:用来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
我将本节课定位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走进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构建对知识的形成和运用。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通过不同层次的变式题设计,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只有把探究知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