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外实地考察,诱导兴趣
初中同学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童心未泯,单纯,热情,迷恋大自然,爱游玩。从小就喜欢捉虫扑蝶,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针对以上特点,可带领同学们就近参观校园植物(本校内设有花圃);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春游或秋游活动,到野外实地观察,向同学们介绍自然界中生物的简单知识,并指导他们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如植物蜡叶标本,叶脉书签,昆虫标本等),开拓视野,寓教于乐,在游玩、观察中诱导兴趣。使同学爱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生物,带着生物问题进入生物课堂。
三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要很好地“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挤掉”分心的因素,从而达到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学习班级越低,学生的年龄越小,这种作用越明显。中学生物教学中,尽可能在多种直观环境中进行,使生物体和生物界的知识做到同时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
直观教学能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各种学习活动去获取知识和能力,这样就把教师的活动目的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把教师所施加的影响构成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四、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以两栖类教学为例:
1、临境入兴,激发兴趣
即设置一定的生物学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探索生物现象的兴趣。在讲两栖纲前,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一起到稻田、沟渠捕捉青蛙。包括雌雄抱对蛙,带回学校促使产卵,并将发育的小蝌蚪放在玻璃缸内,上课前陈列在实验桌上。桌上还放着其他两栖动物标本。学生进入教室,便看见各种蛙的生态、形态、及其繁殖现象,以及蟾蜍、大鲵等标本,使他们课前就对青蛙等两栖纲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要求。
2、观察实验,充分感知
上课时,教师利用活青蛙,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态、体色、形态。再进行解剖,观察脑、肺、心脏、皮肤及运动器官等结构。并利用蛙卵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观察蛙卵发育过程。此外,还观察了蟾蜍等其他两栖动物标本。这样就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并训练了他们解剖动物的技能,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