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派大学生个人业务总结述职报告
三年来,我和两委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抓党建巩固组织阵地。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
抓好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巩固基层组织阵地,是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对此,我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狠抓班子建设,带领班子成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策水平,提升民主决策能力。其次,狠抓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和日常教育管理关,通过主题教育、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等增强党性观念。再次狠抓制度建设,建立村级工作十项制度、村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真正做到三个“交给村民”:把“村事”的知情权交给村民,把“村财”的处置权交给村民,把“村务”的决定权交给村民。选派前,由于诸多因素,村工作合力没有形成。三年来,选派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班子成员之间进一步增进了理解和团结,基层组织阵地明显巩固。
XX年,我村获得全市“巾帼创业示范村”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12年度获全县“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兵、计生工作“村为主”机制示范村、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先进村等称号,XX、XX、2012连续三年在泾川镇全镇目标考核中位居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样板村。
二是保增长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增产增收得实惠。
长期以来,我和村两委致力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立足本村优势,努力找准适合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并努力形成规模效应。一是主打“蚕桑”牌,发展一村一品。我村先后组建蚕桑专业协会、“农民蚕校”和蚕桑专业合作社,为桑农提供一条龙服务,并争取到“东桑西移”项目建设,三年来,养蚕户从124家发展到186家,桑园面积从400余亩发展到800余亩,蚕桑一项全年可使户均增收5000元。此外,吊瓜和灵芝种植在我村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突出发展工业。民营和外来投资企业蓬勃发展,当地群众就业渠道明显拓宽
。村现有民营企业9户,回乡创业青年梁勇刚创办安徽大山人竹木工艺品公司,注册“木头记”商标,并积极申报“安徽名牌产品”,目前,该公司吸纳当地群众就业100余人,人均月收入1200元,是中国木梳之乡-泾县唯一一个自营进出口的木梳企业。三是林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林改工作顺利完成并已发证到户,明确了产权,理顺了关系,群众垦荒造林热情得到激发,三年来新开垦荒山造林1000余亩。
三是办实事解决民生困难。新农村建设设顺利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风声雨声,百姓的呼声,是我工作的方向标。三年来,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改善村容村貌,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民生困难。XX年5月,促成副市长孙正东来村举行新农村建设现场会,10月,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观摩会在我村举行。市委常委、原市政府秘书长张建军连续三年联系我村“小学教”活动,县委书记肖善武连续两年联系我村,市县有关部门全力支持我村新农村建设,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好基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好条件。三年前,我村尚无一米水泥路,塘坝多处失修,亦无任何文化体育设施;三年来,我村投入35万元维修当家塘坝3处(靠山塘、小坑塘、蕨蕨坑大塘),灌溉农田1200余亩(其中扶贫、水务等部门项目资金22万元,自筹13万元。我村不是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按说不在扶贫盘子里)。筹措、争取资金104万元建设通组通户水泥道路6.5公里,其中村村通主干道一条,1.2公里,通自然村道路7条4.2公里,除小东冲、汤家湾、油坊、靠山四村民组外,水泥道路在村民组实现了全覆盖;340户村民自来水正逐步安装。投入6万元建成村卫生室,投入7.5万元建成农民篮球场、休闲凉亭各一座,村民小病不出村,在村里可以看到戏,打到篮球。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此外,赵家河道修复项目已由县扶贫局立项,大山头矿山整治项目已由县环保局立项,即将开工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下游葛溪河的水质。
四是促新风维护农村稳定。乡风文明进一步凸显,和谐社会建设成果显著。
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关注弱势群体,努力构建社会和谐。孤寡残病等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助解难,他们口无怨言,面有喜色。三年来共安排残疾人创业资金0.9万元帮助钱松祥等9户救助对象,争取0.4万元团委“明德奖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一名(靠山组戴亚林儿子戴怡怡,安徽大学),争取1.16万元的民政救助资金帮助雪灾倒房户(邱六保,靠山组)建房竣工。二是加强农民文体、卫生场所建设。建立乡村文化网络,完善农民书屋建设(现有各类藏书3300余册
,报刊30余种,并接通宽带)。添置健身器材3套、乒乓球桌2套,建设农民篮球场1座。保障农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利和健康需求。三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倡导带动农民群众积极开展破除封建迷信、禁止赌博等宣传活动,促使与邻为善,尊老爱幼,简办红白喜事,推行殡葬改革,弘扬了社会正气,树立了新风尚。村民反映,近年来,村里灯亮了,树绿了,厕所干净了,出门没有泥巴了。XX年以来,有一户(梁辉)被授予宣城市“五好文明家庭”称号,一人(梁勇刚)获第二届“宣城市十大青年创业之星”称号,一人(梁辉)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员中心户,一人(温金秀)被评为全市党员科技致富标兵,一人(丁运华)被评为县劳模,全村被评为宣城市“文明村”。5户家庭子女考入重点大学,其中军校生2名(国防科大、二炮工程学院各一名)。
三年来风雨兼程,三年来点点滴滴。三年来,围绕构建“和谐富裕巧峰”目标,扎实工作,较好的做到了从机关干部到“三种人”的角色转换: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人、群众呼声与诉求的倾听者和代言人、群众发家致富的服务者和领头人。回顾我在巧峰的一千多个日子,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对组织、对巧峰存感激之心工作,虽然能力低微,但我一直在严于律己,兢兢业业。没有贪一分钱,没有赌一次博,没有害一个人,虽然有时显得急躁,急于求成,想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村支书身处第一线,面对新形势下多元化的矛盾,必须具有驾驭农村全局工作的能力。三年的风雨兼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艰巨和不易。作为两委班子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要当好一个支部书记,就要时刻揣着一颗为民办事的虔诚之心,以勤勉努力谋求发展,以公道正派羸得支持,以团结务实来推动工作。三年来,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和岗位的需要。三年来,坚持写工作日记50多万字,撰写各类稿件十余篇在《江淮》、《宣城日报》、《泾县报》、《泾县党建》上刊出。省委核心杂志《江淮》2012年第3期、2012年第7期,《宣城党建》2012年第7期,宣城党建先锋网等多次报道我的有关事迹。2012年3月,我代表宣城市选派干部参加
在合肥的全省选派干部经验交流会;今年10月,代表泾县和宣城市基层党组织向中央巡视组汇报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在做出努力的同时,我也清醒地看到,2012年是新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形势发展最严峻的一年,是“三农”工作面临最大挑战、巩固发展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由于近两年来茧价的低靡,影响了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群众利益之间还有跟多的工作需要协调;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油坊、汤家、靠山等村民组基础设施条件尚需完善,虽然村两委已经做出安排,但我仍然为此感到遗憾而歉疚。别离的笙箫已经响起,离别的脚步越来越近,三年的选派生活,我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浓缩成一个词:感谢。
第一我要感谢村两委班子。是你们给了我生活、工作中无私的关心,无尽的照顾,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农村干部的奉献、坚忍和牺牲,学到了处理农村问题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你们是我人生中的老师。
第二我要感谢巧峰村民。是你们用一颗包容的心理解我,支持我的工作,可以说,没有你们的坚定支持,就不可能有巧峰村面貌的改变。是你们给了我最朴素的情感,是你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
第三,我要感谢泾川镇党委政府。没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你们对我工作上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我的进步和巧峰村的发展。
第四,我要感谢市县选派办和市政府办公室。是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在任何时候,你们总是鼓励我,给我信心,给我机会,让我坚实的走好每一步。
最后,我要感谢生活。感谢巧峰的一千多个日夜,给了我静下心来接受磨砺,沉下心来进行思考。这对我的意志品格形成,对我的一生,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是一道永远磨灭不了的清晰而鲜红的回忆。不管走到哪里,巧峰将是我一生永远的印记。谢谢,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