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 1、观察表中的数据计算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根据计算的结果,你认为老板是否说话不算数? 2、用平均数2000元,反映这家公司员工的一般工资水平合适吗?为什么? 3、学生讨论与交流 4、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起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某情况下,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中位数 1、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是中等收入。” 2、如何理解“中等收入”? 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讨论,初步感受员工的中等收入实际上就是找中位数的过程。) 3、思考:1200在这组数据中处在什么位置? 4、初步形成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新工资表) 5、思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设计意图: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如何确定中位数。) 6、完整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6、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二)众数 (情境:其中另一个职员: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100元。) 1、思考:认真观察这组数据,有几个人的工资是1100元呢?1100,在这组数据中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从问题情境中,得到众数的概念,) 2、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3、反馈练习 三、学以致用,知识反馈 (一)、讨论:你认为用哪个数据的代表反映这家公司员工的一般工资水平,更合适? 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与问题情景相呼应,运用为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 (二)、选一选 (1)、要调查多数同学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应关注的是哪个数据的代表(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2)、八(9)班有66人,八(10)班有70人,要比较两个班的整体成绩,应选择哪个数据的代表(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3)、在演讲比赛中,你想知道自己在所有选手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择哪个数据的代表(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三)、范例点击 1、教科书第130页例4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他的成绩如何?(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应用新学知识于不同情境中,体会中位数、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渗透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由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讲清自己的看法,经讨论辨析,最终形成共识。 (设计意图:巩固新学知识,感受众数的意义与作用。)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数据的代表的理解及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1、课本第136页的第5、6题。 选做题: 为了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超市决定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选购,想调查各班级学生所穿的鞋的尺码大小。请帮超市调查本班级同学所穿的鞋的尺码大小,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中位数、众数,并为学校超市购买运动鞋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分层次布置作业,其中“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他们一定时间和空间,互相合作,自主探究,增强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