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归因主要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心理、学习动机不强导致的自我效能感差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高效的学习过程需要在明确的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完成。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提出了经教学实施验证初见成效的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策略和实施建议,旨在逐步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优化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业成绩。
关键词:学习动机 培养策略 化学教学
一.学习动机的研究意义
个性心理品质中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中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卓有成效地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能,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最主要任务。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动力属于学习品质中的一个个性品质,具体体现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学习需要三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策略
1.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呢?首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使他们产生一种知识上的“缺陷感”。教师要设置难度适中的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直接认知兴趣,引发其好奇心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自觉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而又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激发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诱发渴求学习知识的动机,形成学习需要,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较浅显和较难的内容、学生感兴趣和较乏味的内容,灵活的在教学中交替进行,并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兴趣因素。例如可以设置丰富的化学活动情景,引起学生间接认知兴趣,激发学生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实践表明,设置新奇性、陌生性以及一些现代性、适合性、情景性问题情境,有的出乎意料、有的矛盾对立、有的困惑不知所措,可以带来认知冲突,填置知识空缺,大大激发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授过氧化钠(高中化学必修一)的化学性质时,可通过“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等趣味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我指导一名学生用滴管向包裹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团滴水,另一名学生用玻璃管向包裹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团吹气,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现象。结果,两名演示实验的同学都将脱脂棉引燃,全班同学一片惊呼声,仿佛看到了魔术师的表演一般,面对这新奇陌生的情景,吊起学生求知的“胃口”,学习积极性大增,就连演示实验的两名同学自己都觉得现象很神奇。此时,我开始提问:“水为什么能生火?”同时提供给学生脱脂棉的着火点,启发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非常强烈,在我的引导下,推导出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会有氧气这种助燃气体产生,并自己完成方程式的书写。师生趁势总结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过氧化钠的主要用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节课实验情景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学习印象,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有效的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