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阔的农村天地,孕育着无限的灵气。这里有沃野千里的富饶土地,有着憨实淳朴的民俗民风,有着秀美如话自然风光……这都是农村学生眼里的场景,都是他们熟稔与胸和生活天地。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要基于此,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内心的生活情景,抒真情,写真感,去开拓学生习作的新天地。
1、拓宽学生的习作渠道,改善学生的习作环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亲身体验生活才懂得如何去提炼生活,如何让自己的习作带有灵性,让自己的习作使人心动的感觉。
在实践中,我经常带领孩子去体验,去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农村天地特有的场景,让孩子亲自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春日踏青,盛夏游山,秋节登高,隆冬赏雪。在活动中指导他们怎样去认识生活,怎样能表达出感受,让孩子在游乐中体会习作的真谛,去激发他们内心蛰伏已久的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挥洒。孩子们兴趣盎然,灵感突现。
让孩子亲身感受自然,那富含生活气息的文章跃然于纸上。在秋季收获时节,我带着孩子亲自去田野,去农田一同感受,从中指点观察。回来时,孩子的习作中精彩的语句层出不穷:“那一堆堆颗粒饱满的苞米,犹如播撒在沃土上的粒粒黄金,让人心动,让人眩目……”“微风吹过,那金灿灿饱含喜悦的稻谷,鞠躬弯腰,诉说着丰收的甘美……”“远处的田野上,飘荡着粗犷豪放的歌声,那是丰收的颂歌,唱醉了田野,唱醉了希望……”一句句,一篇篇,都是情景交融,满含生活气息,带着浓重的乡情。自然,随心所动;流畅,由心而发。
2、重视学生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创造力。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幻想是孩子内心的希冀。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自由地抒发,让创造火花燎原。
在习作指导中,我坚决摒弃条框,抛弃所谓的格式,让学生不拘一格去创作,哪怕是杂乱无章。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用课本中的词语去创作,让他们自由联想,不拘形式的创作,只要内心情感的真正抒发。
充分发挥创造性,还应在现实生活中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让孩子创作的火花燎原。在一次野外观察中,学生对天空变幻莫测的云朵产生了兴趣,我便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去写云,自由写,无限制。结果,四十多人的习作竟无相同之处。最让我称奇的是:“……我惊奇地叫起来,瞧,那块云!一只昂首啼鸣的雄鸡正翅高飞,向九霄冲去。它强健、结实,它威武、坚强。在它的胸腹下,一只可爱的小鸡也随之展翅,共遨蓝天。那是我们的宝贝啊!……”寓意深刻,浑然天成,绝无雕饰之意。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沉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敏锐的生活悟力,离不开知识丰富的存储,而知识存储,来源于广泛的阅读。阅读量的增加,必将导致知识储存的丰富,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让生活凝聚于笔端。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给学生制定读书目标,推荐阅读目录。学生在目标的督促下广泛阅读,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孩子的课外阅读量都在100万字以上。
在读书中还应该沉淀积累。在阅读指导目标中中国古诗词占有一定比重。“每日一文”已经成为必修课,让学生去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能应用已背诵积淀的古诗文,鼓励创新。一位学生在写家乡时,就用到了积累在诗词,并做了改动:“举目望,‘长烟落日晚霞,青幛绿树篱笆’走出村落,‘青山绿水,红叶碧草黄花’尽收眼底……”意境深远,情景交融。
4、激发学生的动笔欲望,养成学生的练笔习惯。
勤于动笔是习作提升的动力。勤动笔可以记忆下思维的瞬时感觉,可以让只言片语留下印记,这些加工整理后就是篇优秀习作。
要实践中,我坚持让学生写随笔,写日记,兜里要总带纸笔,随时记录,这些要成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一项。通过这些,学生能随时记录生活的点滴,随时整理,让思维更活跃。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所记载的文字都有两大本,2-3万字左右,多的有5万字以上。这就是素材,这就是灵感。学生有了写的欲望,就有写好的要求,就能表达生活情感。
在教学中我还随时布置,临场发挥,即兴写作,哪怕是五七十字也是成绩,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习作会提升很快。我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每名学生都有大收获。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几名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对我说的话,“老师,你的习作指导我最害怕,但是最喜欢,你是在真正教我们写……”
农村的天地是最广阔的,也是最诱人的,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就要立足于此,让学生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去创造,去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