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329|回复: 1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短文两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金黄的大斗笠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与内容要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3、理解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重点〗
目标3
〖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大家喜欢图画吗?你曾经觉得一幅图画很美吗?它们为什么让人觉得美呢?其实,不仅用色彩和线条可以画画,用文字也可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文字画的画,看看它美在哪里,又为什么美?
二、检查预习
“预习提示”中加点字的注音
三、朗读课文
四、训练语感
   用课后练习一,先让学生自由画,然后校正
   总结:多读、多练
五、理解课文
   提问:
   1、文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在脑海中能浮现出来吗?
   2、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
   3、姐姐和弟弟分别有什么特点?两人关系怎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4、这幅画实际上有三个片断(镜头),看看各包括哪些段落?
六、理解关键语句
   讨论:
   1、你觉得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点拔
   A、“一团乌云”为什么是“偷偷地溜来”的?
   B、“可惜······”可惜什么?
   C、“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谁打谁,为什么打,从打这个动作中看出了什么?
   D“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笑怎么能遮住呢?这句话有毛病吗?
   像这样句子文中还有很多,大家找一找,看看好在哪里?
七、课堂练习
   1、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A、小山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B、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C、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2、仿写句子(根据所给的例句造句)
  A、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夜晚大街上的路灯就像                                               。
  B、斗笠像个大蘑茹,是那么美。
他(她)的眼睛像            ,是那么          。
八、总结
  1、文章主要内容与特色
  2、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朗读,生字,词语积累
九、作业布置
   摘录文中写风写雨的词句。(在练笔本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散步>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关键词句的意味;

3、 说出两文的思想感情;

4、 字词积累。

二、 教学设想:

1、 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中的情感;

2、 《金黄的大斗笠》注重体会三幅图画,《散步》注重理解“我对生命的使命感”。

3、 指导学生建立词语积累本;

4、 重点分析好几个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金黄的大斗笠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读音障碍,读通顺。

2、 给下列字注音、组词(在本文中的读法,用课文中原句)

蓝lán 谣yáo 看kān 埂 gěng 梳 shū 调 tiáo 缩 suō 数 shǔ 辟里啪啦 pīlípālā 斗 dǒu 笠 lì 辫biàn 揽 lǎn 咩 miē 澡 zǎo 咯 gē 蘑菇mógū

3、 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在书上用“------”标出;

4、 有人说本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请分别标出其起止;

5、 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换成括号中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①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

??

②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

?

二、学习新课

(一)、引课: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金黄的大斗笠》。这篇文章是作者1986年为“六?一”儿童节写的。文章写得优美活泼,充满意趣,很值得我们学习。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齐读课文一遍,看有无共性的问题,如果有,给与纠正。

2、指名一名同学读,其余同学找毛病,师生共同纠正:

读音提示:蓝(laˊan)看埂啃梳调数辟里啪啦斗笠翘辫揽咩澡咯蘑菇“”

3、 分组讨论,交流三幅图画的分法。

指导要点: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一是练习二的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风小雨稀;第二个镜头——风疾雨急;第三个镜头——风雨交加。 对于这种意见要充分肯定其正确性。

二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幅图画:牧羊图、风雨图、斗笠下

(本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文章)

(三)以三幅图画为框架品味课文

1、 牧羊图分析:

突出其风景优美、和平恬静的特点。

用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第一种为再造情景法。

(1)启发提示:

(多年前,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有一次组织学生写观察作文。学校前面是一条河。暮春的河里没有水,却长满了碧绿的嫩草,铺在河筒里,象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地毯;河坡上有几只牛和一群羊、一群雪白的鹅在吃草;对岸村庄的红墙绿瓦掩映在浓郁的翠绿之中,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着《花为媒》选段。当时,我产生了一种顿悟的感觉。明白了什么叫“和平自由”——这和煦的春风、绿草如茵的河道,那悠闲的牛羊、引颈高歌的雪白的鹅、动听的戏曲、烟树掩映中的村庄,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

这是老师在阅读这一段课文时所产生的联想。同学们有这种体会吗?能否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2)学生讨论,发言,表述自己的联想。

第二种方法为用语比较品味法。

(1)请一同学朗读第一幅图画,然后提问: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庄稼、小男孩、山羊、风)

(2)讨论:下面这段文字与原文比较描写对象相同吗?用语相同吗?表现出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短文:梯田里的庄稼象咆哮的海水,卷起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穿一条短裤的男孩子,紧握着一根粗大的树枝,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旁边一头雪白的山羊,高昂着头,警惕地环视着四周。

提示:这样的描写肯定让我们联想到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儿童团员在放哨的形象。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一样的,但用语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3)请找出两段中相对的几个词语,并说说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溜、 亲切、 柔和、 悠闲

咆哮、粗大、 高昂、 警惕

2、“风雨图”品读

(1) 找同学朗读,分风、雨A、B角色朗读。第三个镜头齐读。

然后提问:a、写了风雨的几种状态?(答:三种状态,即三个镜头。)

b“风来了,雨来了,……”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清楚地表明了风雨到来的过程,层次清晰,节奏紧凑,语言活活泼,使我隐约感觉到小男孩兴奋的心情。)

c、女生齐读风、男生齐读雨,通读本层。

3、“伞下”品读

a、 师读课文,同学们思考:读了本层,你就一句、或一个词、或其他什么有什么想法,讲给大家听听。

例如:“——姐姐,你是怎么知道雨来了?

那团乌走过咱们家窗前,我看到了它的影子了。”

(表现了姐姐的聪慧,生活经验丰富,识风雨)

b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讨论。

(四)质疑

1、“一个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中的“有”字换成“穿”行不行?

(“有”不如“穿”通俗好懂)

2、“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中“缩”字用得好不好?

(违反常理。一、下雨前,乌云应是越聚越多,不会给人“缩”的感觉;二、在学生的意识里,也是“热胀”而不会“热缩”)

三、 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完成下表:

图画名称 重点词语 表达的感情 其他牧羊图风雨图伞下

(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增加栏目。)

四、 板书设计:

金黄的大斗笠





牧羊图风雨图 风小雨稀溜 亲切 柔和 悠闲翻过背 梳理好又乱 风景优美 和平宁静兴奋活泼

风疾雨急用力摇 哗哗响 辟里啪啦

风雨交加洗 掀

伞下 啪 嘻嘻 咯咯 亲切



五、 作业;

1、 辨字注音、组词;

蓝 梳 辫 操 梗

辨 澡

篮 疏 辩 燥 埂

2、 查字典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看 调 数 斗



3、 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集中体现“风小雨稀、风疾雨急、风雨交加”的词语,填在相应处,完成老师的板书。

4、 在文中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5、 词语积累格式指导:

kěn

啃——悠闲地啃着青草。(一点一点儿往下咬)



溜——偷偷溜来一朵乌云。(滑行)

▲拟人,使语言活泼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散步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一两个课下注释中没有,你又不理解的字词,准备课上交流。

2、 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 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 学习新课:

(一) 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本文与《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同桌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将自己和同桌找出的字词都通过查字、词典,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无误地注音、注释。

(三) 师范读课文,学生在下面小声或不出声跟读,体会读音、重音、语调、语速,看有无不恰当的地方,标记下来。(读后师生共同讨论、订正。学生说出自己的读法以后,对有道理的要充分肯定,认为没有道理的,归为“一种认识”一类,一般不宜直接否定;学生说出想法后,让其读给大家听)

(四) 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亲现在很信任我。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5、 但是,我和妻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界。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五)师齐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思考:和《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1、 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 要点:

(1) 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 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b、 情绪不同《金》活泼《散》深沉。这一点比较难理解,老师可作引导,从作词、描写对象、内容等方面。指导学生列下表:

课文 用词 人物关系 感情色彩 其他

金黄的大斗笠

散步

三、 作业:

1、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散步 很累 咕咕 分岐 一霎时 粼粼

2、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很幽默,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2)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背影 语文课文教案

“背影”是《背影》内容的重点,又是叙事抒情的线索。我采用“中间开花、以线串珠”的方法,设置如下教案:
  1. 出示油画《背影》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
  2.讨论   从什么角度描绘文亲的形象最佳?父亲为什么要去买橘子?他当时是怎样想的?通过什么样的描述才能体现父亲爱子的一片真情?
  3.引入课文   这位老人是作家朱自清的父亲,大家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的穿着、体态、动作的?(要求圈点勾画有关语句)
  4.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模拟“攀”的动作,说说自己这样动作的理由。(提示:人物的外在动作,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反映,要模拟好动作,必须准确把握好“父亲”当时的心理状态。)
  5.投影(本班学生的习作片断)   他抖抖索索地从贴身内衣口袋里摸出还浸着汗的10元零票:“娃,你拿着!”我重新打量起父亲:花白的胡子翘着,黑布袄补丁上也沾着层黄泥,直拖到用绳子扎着的裤管下面,瘦小的身材佝偻着,在如血的夕阳中显得更加弱不禁风。我鼻子一酸,眼泪又一次盈出眶外。
  6.讨论   文章不是无情物,这里作者抒发什么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手法来抒发的?与课文“背影”有没有相似之处?(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父子亲情)
  7. 通过品读   使学生明白: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描绘形象,描述的语言朴实地蕴涵至爱深情。
  8.设问   文章的题目是“背影”,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背影”,但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其它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祸不单行,设置了惨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父亲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自然非比寻常,父亲的背影自然也不是平时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2)送“我”上车,写父亲对“我”的悉心关照。简短的话语,细微的体贴,在惨淡悲凉气氛中更具浓浓的爱子之情,为下文写送别时“背影”在“情”字上作了铺垫。
   (3)别后思念,写父亲对“我”至死不渝的“惦记”之情,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泪光中的“背影”更富有感人的力量。

    9.设问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描绘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背影 说课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附四:阅读课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 的负疚的心情。

 

附五、板书设计一

背影

朱自清

               圈点批注 字词、名句、段落层次、疑问

见面的背景    祸不单行 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家中光景惨淡

            开头

四个背影    去买橘子时

            告别时

            泪光中的

三次流泪    第一次 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 悲哀

           第二次 见背影 感动

           第三次 别父亲

           第四次 想背影

附六、板书设计二

   难忘背影 ——点题

父             家境:祸不单行 父亲疼爱儿子

子 描写背影    别前:细心关照 儿子怜爱父亲

情 买橘子:     体贴周到

深 再现背影——思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背影》练习设计一

一、选择注音正确的一组,在括号内画“√”,并将其他各组注音有误的改在括号内。


      A、颓唐(túi)    簌簌(sù)           ( )

      B、惨淡(cǎn)    狼藉(jí)            ( )

      C、琐屑(xiāo)  奔丧(sāng)      ( )

      D、蹒跚(mán)    踌躇(chóu)     ( )



二、分别写出下面四个词的同义词。



  1、蹒跚          2、琐屑          3、踌躇          4、勾留            



三、给下面加黑字选择正确义项。



  1、触目伤怀                      ( )



   A、心里   B、怀抱   C、怀疑



  2、情郁于中                      ( )



   A、中间   B、中等   C、心里



四、选出完全是单纯词的一组,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



    A、 红 谁 慷慨 蝴蝶 坦克

    B、 深 爱 呼吸 伶俐 吩咐

    C、 好 耕地 达尔文 拖拉机 迪斯科

    D、 蜘蛛 咖啡 幽默 垃圾 朋友



五、选出完全是合成词的一组,将序号填入括号。    ( )



    A、 动员 蚱蜢 开关 海军

    B、 烧饭 消毒 胆怯 路灯

    C、 足球 匍匐 希望 布鞋

    D、 海洋 知己 粉碎 玫瑰



六、选出按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陈述式排列顺序的一组合成词,将序号填入括号。 ( )



    A、买卖 微笑 开会 动员 耳鸣

    B、纠正 矛盾 降低 火车 民办

    C、收发 看透 推翻 提纲 年龄

    D、睡眠 新闻 司机 提高 心疼



七、本文四处写背影,按要求填写下表。   



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天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的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时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父亲两番“踌躇”,决定送行。把父亲 , 的矛盾心理表露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文中两次用“终于”一词,表明父亲 ,更显父亲爱子之心。



   3、文中两次用“再三”一词,一写父亲 ,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二写儿子 ,表明“我”独行的决心。



   4、归纳本段段意: 。



九、欣赏江泽民赋诗话《背影》。



  1988年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1898—1948)诞辰90周年,逝世40周年。是年十一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给他少年时代的同学朱自清先生的公子朱闰生(《荷塘月色》文中的闰儿)书写了一则诗笺。内容为——



  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注释:“背影”非指一篇文章,而是指朱自清的一本散文集《背影》。“波”:奔波。“后昆”:后代。  (节选自《语文学习》)



十、作文片段练习:



  从家庭生活中选材写一篇作文《回忆 的爱》,要通过一些普普通通的事,一些微小的细节中去捕捉父母对你的爱,具体描写一个情节,并注意写出自己的深刻感受。



【例文】



回忆母亲的爱  



  ……那是在一个夜晚,我在朦胧中听见座钟敲了十二下,我迷迷糊糊地想起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发高烧躺在床上。这时楼下的鞭炮声、欢笑声阵阵传来,我的心难过极了。



  “吱妞”一声,我房间的门被打开了,从那轻轻的脚步声中,我知道是妈妈来了。妈妈亲切地、小声地叫着我的乳名,知道我已经醒了,便把一个橘瓣放到我的嘴里。接着,我感到我那滚烫的额头上有个凉嗖嗖的东西。啊,是妈妈放的冰袋。刹那间,我感到了妈妈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我是那么需要她!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着转,暖流涌遍了周身,心中充满温暖。



  我在妈妈的陪伴下,又安静地睡着了……



  (马丹英)



十一、作文



  题目:《慈父》或《慈—》、《饭桌上的笑声》、《家庭生活趣事》。



  要求:可任选一题,也可以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自拟题目。写一篇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辅导:《慈父》是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模仿《背影》中父亲买橘一段的细节来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父亲对你的爱。再看下面例文:《父亲》,学习它的结构安排特点及朴实的肖像描写。



【例文】



父亲



  我的父亲才四十来岁,可他说自己快老了。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门半掩着,屋子里有些暗,父亲独自一人靠在火坑旁的椅子上,睡着了。火坑里一点火星儿也没有,我从灶门前拿来一把柴,点燃放在火坑里,干柴越燃越旺,暗暗的小屋顿时亮了。



  火光映红了父亲的脸。这就是我的父亲?黄得发黑的脸,就像一块没了水分的树皮;高高的颧骨,下巴显得有些尖,两眼陷进了眼眶。一身皱皱巴巴的衣服沾满了黑泥巴、灰土,光着脚拖着一双没有鞋带的破球鞋。他还没有醒,睡着了的脸上没有笑容,大概累了吧。



  望着眼前的父亲,我心里酸得发疼,不禁又想起那难以让我忘怀的情景来……



  记得那是快开学的时候,家里本来就十分困难,父亲还是硬要我去上学。我知道,父亲是个文盲,他怕我将来跟他一样。为了挣到足够的钱让我报名,父亲和几个大人去离河边不远的小坡上抬石头卖给船主。他们洪亮的号子震动着我的心,我知道那号子虽说洪亮,却也有苦涩。那天,在树荫下,我看着他们干活。突然,父亲晃了几下,脚下一滑,重重地坐在斜坡上,哗的一声,父亲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坐着从斜坡上滑了下去,身后的小石头也纷纷向下蹦,一片烟尘。滑了约七八米,终于在一块大石头前停下,身后蹦来的石头撞在父亲的背上、膀子上。人们见了,一个个张开大嘴哈哈大笑起来。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也嘿嘿地笑起来,笑得像哭,笑得我心里一阵接一阵地疼……。几天后,我从父亲手里拿走了所有的钱,只报了名,还欠着钱……



  火很旺,大概把父亲的腿烤疼了,他微微颤了几下,慢慢地睁开了两只浑浊的眼睛,长长地打了个哈欠,他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摸出一个瘪了的烟盒子,扔在火里,摸摸另几个口袋,什么也没有,便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皱着眉,像在思索着什么。



  “爸,学校又催钱了。”



  “没钱!”声音又重又狠。



  “……”



  屋外传来了几声喊声,叫父亲去上工,父亲又要到那危险的斜坡上开山卖石。父亲肩上扛着钢钎,手里拿着让人见了就怕的炸药、雷管,走了出去,屁股上的补丁十分显眼,拖着一双破鞋,“拖哒、拖哒……”渐渐远了。



  父亲似乎真的老了。



  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



【评析】



  《父亲》这篇作文,记叙简练,描写动人。优点有二:巧妙地安排开头、结尾,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开头写“我的父亲才四十来岁,可他说自己快老了。”结尾写“父亲似乎真的老了。”“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这是小作者的独白,也是对读者的发问,留给人们一个深深的思考。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用两组特写镜头,描写了在贫苦生活与艰辛劳动中的父亲,生动感人。如结尾处这样描写:父亲“扛着钢钎”,“拿着让人见了就怕的炸药、雷管”,又到那“危险的斜坡上开山石”去了。镜头虽在父亲走出去的背影上定格了,但父亲那“屁股上”“十分显眼”的“补丁”,那“拖着”的一双“破鞋”及那“拖哒、拖哒”的脚步声,又是特写中的“特写”。前后两组特写有静有动,相辅相成,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二,对父亲的肖像描写非常成功。“高高的颧骨”、“陷进眼眶里”的“眼睛”、“黄得发黑的脸,就像一块没了水分的树皮”,这与父亲“才四十来岁”的年纪形成鲜明对照,真是传神之笔。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小作者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父辈艰辛的生活和他们交织在内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才有这样深刻的笔力,这是难能可贵的!最后提一点不足,文笔不够流畅,还有语病。



  《家庭生活趣事》、《饭桌上的笑声》均为记事的记叙文。前者要在“趣”字上下功夫,写出家庭生活的乐趣;后者要注意“饭桌上”这个限制成分。文章应写得轻松愉快。



  “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



一、 B、√   A、tuí    C、xiè    D、pán



二、 1、趔趄    2、琐碎    3、犹豫    4、逗留



三、 1、A       2、C



四、 A



五、 B



六、 D



七、 1、 



八、



     1、欲送有难处,欲离不忍;



     2、有许多理由可以不亲自送儿子,但都因爱子而排除;



     3、“嘱托茶房”次数之多;劝父“不必去”次数之多;



     4、父亲决定亲自送行,表现了父亲爱子深切。



九、(略)



【例文1】



回忆母亲的爱  



  父亲不幸患了癌症,母亲瞒着父亲和我。父亲出院了,我又恢复了以往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几天来,母亲格外精心地护理着父亲;骑车到好几个自由市场才为父亲买回了甲鱼;每天几次为父亲擦背解暑;晚上一夜起来几次为父亲服药,试体温……可是,每天早晨,我还在梦乡时,厨房已经飘出了饭菜的香味——那是在为我炸鸡蛋,烤面包……



  一天早晨,我无意中看见母亲在厨房擦眼泪,见到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她捂着嘴,泪如泉涌,我才知道不幸降临到我们这三口之家!母亲向我约法三章,让我们共同配合挽救父亲的生命。



  繁重的家务,巨大的精神负担使母亲日益消瘦,但她还是设法让我们的家充满欢乐,每当我看到母亲强打精神与父亲说笑时,每当听到妈妈宽慰父亲时,我的心像刀剜一样,多么善良而不幸的母亲呀!



【例文2】



记慈父  



  我小时候,一个做父亲的就像电冰箱里的灯,家家都有一个,可是谁都不知道冰箱门关上以后那盏灯在做什么。



  我爸爸每天早晨出去,晚上回来,看见大家好像很喜欢。谁都打不开的罐子他能打开;家里只有他敢独自到地下室去。他刮胡子刮破脸,谁都不会安慰他或大惊小怪。



  只要下雨,人们准知道他会拿雨伞遮着我们出门。家里有人病了,总是他到药房买药。他安装捕鼠器,剪除玫瑰花的枝叶,使你不致为荆棘刺伤。我买了自行车,他跟着我至少跑了一千里,直到我会骑为止。



  别人的爸爸我都怕,可是我不怕我的爸爸。有一次我给他冲茶,我冲得很淡,可他坐在小椅上说好喝得很。



  每次我过家家,玩具妈妈有好多事可做,玩具爸爸我不知道让他做什么好。我就叫他说一句:“我要上班去了。”然后把它丢到床底下。



  九岁那年,一天,爸爸没有起床上班,他进了医院,第二天就死了。我回到卧室把那个玩具爸爸从床下摸出来,扑扑上面的灰尘,把它放在床上。他没有给我做过什么。我不知道他走了我会那么伤心。



  我至今还不晓得为什么。



  (〔美〕艾尔玛·波贝克)



【例文3】



饭桌上的笑声  



  有一天,我听到广播里正在号召大家购买保值公债,支援国家建设。我便决定用这几年自己积蓄的钱去购买保值公债。于是,在饭桌上,我向爸爸妈妈说了这件事。



  “什么?你说什么?你要买保值公债?”妈妈听了惊奇地,眼睛瞪得好大。我慢慢地点了点头:“是啊,没错,广播里说了购买保值公债,支援国家建设。”“不行,你别去买,关于保值公债,我知道得比你多,有这钱还不如存银行呢!再说,我和你爸在厂里也买过了,也算为国家出了点力。”我耐着性子解释道:“妈,你这叫什么话,古人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共和国的公民,大家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使国家兴旺发达,我是团员,更应该以身作则。购买保值公债,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可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怎么可以说不如把钱存银行呢!”我还想再讲下去,却被妈妈的话打断了:“得,得,别跟我讲大道理,我是你妈,你应该听我的。”“妈!你是长辈,我是该听你的话,但是,在这件事上,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非买不可!”我坚决地,一个字一个字的说。



  “好!”一直在旁沉默的爸爸突然大喊一声,我和妈妈都吓了一跳,都把视线转向了爸爸。



  爸爸放下手里的碗筷,说道:“好,不愧是我的女儿,喏,你妈反对,我可是大力支持你的。这里有十元钱,你拿去,也算爸爸出一份力。”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十元钱,递给了我。



  “真的?爸,你真是太好了!”我接过钱,得意地望着妈妈,看见她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爸爸。



  爸爸冲着妈妈扮了个鬼脸,笑嘻嘻地说:“别那么气势汹汹的,你又不是个三岁的小孩,你应该知道女儿这样做是对的,这叫‘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爸爸搔了搔头,似乎在考虑什么,突然,他拍了下脑门,一副开了窍的模样,随即又认真地对妈妈说:“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怀疑我这钱是从哪来的。好,好,我老实交代,这钱是上个月买烟多下来的,我没及时‘交公’,想在这个月多买几包,现在我决定牺牲几包烟,支持女儿。为了惩罚我,我主动提出一个月不抽烟,总可以了吧!”说着,他还讨好似的冲着妈妈笑了笑。



  我再也忍不住了,一边笑着一边对爸爸说:“爸,为了这件事,把你的秘密都泄露了,还一个月不抽烟,真不好意思。”“哈,没什么,没什么,应该做的,现在,二比一,就算你妈不同意也没用了!”爸爸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这时,妈妈也被我们父女俩逗乐了。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爸爸,脸色也渐惭地“多云转晴”了。最后,她才无可奈何似地说:“哼,你们父女俩,一搭一档,真拿你们没办法,算了,我也同意啦!”



  “你用词不当。”爸爸一本正经地纠正道。“怎么能说‘一搭一档’呢,这叫‘为共同的事业联合起来’,是不是,女儿?”



  我忙不迭地点起头来:“对!对!没错!”



  顿时,饭桌上笑声一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背影》练习设计二

1、给下面加黑字注音


     参差( ),差( )别,差( )使,差( )错。



   2、指出下列词哪是单纯词,哪是合成词



    蹒跚、踌躇、晶莹、惨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四次“背影”出现的背景和在文中的意义



   第一次是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是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是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背影》最后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段文章可以分两个层次,请用“‖”号,划分层次。



   (2)这两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语言标志?



   (3)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在下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6、指出下面两句“说”后标点的用法。为什么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



    (1)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这是一篇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这篇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差(cī),差(chā)别,差(chāi)使,差(chà)错。



   2、单纯词:蹒跚 踌躇   合成词:晶莹 惨谈



   3、文章开头,开篇点题



   车站送别,表现了父爱子的深情



   父子告别,表现了父子离情别绪。



   文章结尾“我”读父亲的来信,再现父亲“背影”,表现思父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呼应。



   4、



   (1)近几年来……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再不能与他相见



   (2)转折关系。语言标志是“但”。



   (3)从结构上讲,这一段是结尾,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照应了开头,突出了中心。



   5、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流。



   6、这是行文的需要。逗号停顿较短,冒号停顿较长,并有提示作用。



   7、回忆散文,“背影”,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结合抒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3: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