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来形成学生的计算技能,这使得学生对计算产生“敌对”情绪,计算正确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活跃起来了,但由于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这显然不是课程改革的本意。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1.在研究中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在自主探索,研究学习中掌握。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如何  处理好小数点的位置,这同样也是笔算教学的重点。

在例1的教学中,我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出结果,让学生对理解笔算方法提供支持,再让学生主动的探究笔算方法,联系已有的知识探究小数点的位置,从而主动构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中,我先出示标有长、宽数据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再相机提出求房间面积的问题,列出算式3.6x 2.8。学生列完算式后,就会迫不及待的算起来。我马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用算你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大吗?”学生沉思了一会儿,纷纷举起手来,得出以下几种答案:①面积大约在6—12平方米之间。②面积大约在9平方米左右。③面积大约在10平方米左右(3.5×3或4×2.5)。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学生能很快估算出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个估算过程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帮学生复习了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次,为学生正确探究出小数点变化规律打好了基础,从而为学生主动构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支持。

    接下来,我马上提问:“这个房间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马上想到用竖式计算得出精确的结果,然后提醒学生对照估算的结果,得出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最后,我让学生计算“试一试”中阳台的面积(2.8×1.15),对照例题的计算过程,出示以下三个问题:①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②“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③通过比较,你发现积  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就要在乘得的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探究,从而主动构建了新的计算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2.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师应努力营造生活场景,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创造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材中,计算例题的呈现方式一般都比较单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计算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例1进行了改编。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4.75元,小丽买了一本笔记本3.4元。小华算了一下,他们一共要花5.09元。小亮算了一下,他们一共要花8.15元。他们到底哪个算得对呢?你能帮帮他们吗?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就知道小华算错了。还有的学生没有计算,也知道小华错了(一个讲义夹4.75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共7元多了)。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思考:小华为什么算错了。同学们通过交流得出,小华在计算时把末尾对齐了。从而学生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应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通过这样的改编,教师联系了生活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原本抽象的计算法则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3.在游戏中学习。   

    (1)开火车。

    低年级练习口算时,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2)组织比赛。

    中年级练习计算时,多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在比赛时,会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自己的试卷。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

    (3)学生出题。

高年级练习计算时,多采用学生出题的形式。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容易出错的计算题型。让学生自己出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还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4.在错误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但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尤其是一些极小的错误,经常出现,却不易发觉。我们老师不能忽视这些小错误,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关键之处。因此,批到错题时,我会问学生:“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经常有学生愣在那里。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检验方法。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检验方法的指导:当进行计算检验时,首先看题目有没有抄错,然后看有没有简算,最后看计算对不对。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再出类似的三道题目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5.在对比中升华。

    有些学生在学了简便计算后,不管碰到什么样的计算题目,都想方设法地进行简算。从而许多学生为了简算而简算,形成思维定势。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64+36×5,学生很容易先算64+36,算出结果是500。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类计算时,应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避免思维定势。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同时出两道题目:64+36×5,(64+36)×5。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明白,前面的一道题目  不可以简算。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易错题型,在课堂中多出一些与易错题型相类似的题型,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计算算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0: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