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论文“以人为本”,构建开放、和谐的音乐课堂
摘要:小学音乐课教学倡导“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要由“主宰”向“服务”转变,由“指导者”向“帮助者”转变,由“教师”向“学习伙伴”转变,由“分数评价”向“自主评价”转变,创设自主性的音乐学习环境;要丰富音乐学习载体,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创设开放性、活动性的音乐学习环境;要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创设情感性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构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师生平等参与的自主、开放、和谐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自主性;开放性;活动性;情感性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应把“把学习还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也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教育实践必须有新的发展,教育模式必须有新的创新,教育思想必须有新的突破。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一、创设自主性的学习环境
(一)由“主宰”向“服务”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二 )由“指导者”向“帮助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由“教师”向“学习伙伴”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