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初探信息化时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初探信息化时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
定西市安定区葛家岔初级中学     李政平   

摘要:发散思维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训练项目。摸索、总结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对于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发散思维;可发散点;信息化时代;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高质量地开展这种发散思维训练呢?通过实践摸索,我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如下一套训练方法:
    从训练的整体流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落实、课后延展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1、精研课文,择点发散。
    真正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而应该利用网络资源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那么,教师究竟需要做好哪些课前准备工作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精研课文,选择“可发散点”。从理论上讲,一篇课文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都客观存在着“可发散点”。但是,不同“点”的可挖掘深度毕竟不同,能够引起思维发散的广度不同,对于训练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也就不同。在设计《陋室铭》一文的发散思维训练时,我也有过两个思路:思路A是将深入审视“往来无白丁”这句话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就不能与其交往;思路B将思考“安贫”与“乐道”的内在联系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根本对立,绝对相互制约。
    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一旦得到充分调动,其主体思维的发散程度不仅可以与教师同步同等,甚至往往还能有所突破和超越。在《皇帝的新装》训练前的选点阶段,我从网络资源中选出了“皇帝后来会怎样?”、“两个大臣后来会怎样?”、“两个骗子后来会怎样?”这三个比较明显的“点”。然而,学生们除此之外,还设计出了“说真话的孩子后来会怎样?”、“百姓后来会怎样?”,甚至“邻国知道了这件事情会怎样?”等等更丰富、更新颖的“点”,思路之广阔、想象力之丰富令我自叹不如。
    2、严密措辞,精致拟题。
    选择好“可发散点”之后,就此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为《陋室铭》、《皇帝的新装》这两个训练拟题的最初,学生经过讨论,拟出了《不“安贫”就一定不能“乐道”吗?》、《骗子(皇帝、大臣、说真话的孩子、百姓)的悲剧》这样两个论题。显然,这两个论题在措辞上都含有一定的主观倾向,需要有所修改。可是,如果只是极力向学生反复阐释抽象的理论,恐怕一时之间很难使学生醒悟。于是,我从两个论题的主观倾向思路的对立面出发,有意识地挑选了几个持此对立观点的学生共同论证论题。在启发和引导下,这几个学生很快意识到论题的措辞存在着于己不利的因素,强烈要求修正。经过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两个论题分别修改成了《“乐道”是否必须“安贫”?》、《骗子(皇帝、大臣、说真话的孩子、百姓)在游行大典之后……》,客观性明显增强了。由此可见,拟定论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引导学生严密措辞、精致严谨地拟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22:34 | 只看该作者
二、课堂落实阶段:
    1、激发兴趣,启发思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陋室铭》的训练前,我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哪些同学希望将来像刘禹锡一样德才兼备,请举手!”,第二句是“哪些同学希望将来像刘禹锡一样住茅屋、过穷日子,请举手!”。第二次举手之后,笑声顿起,辩论即自行展开了。除了精心设计语言之外,教师的语调、神态、形体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同样很有帮助。《皇帝的新装》训练前,我模仿说书艺人的语调和动作,抚尺一拍,说道:“话说这位受骗的皇帝光着身子,在百姓的哄笑声中硬着头皮举行完了游行大典。第二天,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立刻传遍了整个欧洲,几个敌对的国家甚至还专门印制了他的裸体游行明信片——一个至尊无上的皇帝居然受到如此的奇耻大辱,接下来他会有什么行动呢?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撒谎的大臣、说了真话的孩子和百姓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对于这番言行,学生甚感新奇,高涨的热情为随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了理想的心理动力和情绪准备。因此,教师在启动训练之前应努力做到“语出惊人,声情并茂”。
    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的初始,尽管兴趣浓厚、热情高涨,但此时的思维活动往往比较无序,思路相对杂乱,甚至还可能遭遇短暂的思维凝滞,导致辩论迟迟难入佳境。此时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抛砖引玉”。在《陋室铭》训练启动伊始,冷场曾一度出现。当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金钱与道德是否绝对对立的呢?刘禹锡的时代也许是这样的,当今信息化时代也仍然如此吗?”此言一出,立刻有学生答道:“金钱与道德在刘禹锡的时代可能是绝对对立的,但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知识可以创造财富,像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来获得财富,而不必做违背道德的事。”话音刚落,那边就立刻有人针锋相对地反驳:“世界上能有几个比尔•盖茨?”在这一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趋于平缓,情绪渐渐平静,开始进行更深刻的理性思考。此时的心理状态已由先前的迫切希望压倒对方的求胜欲望,慢慢地冷却为一种渴望看清事物本质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对此前的辩论进行梳理、归纳。
    4、二次发散,二次辩论。
    既然称之为“暂时停摆”,就意味着训练并未结束。在《皇帝的新装》训练的停摆期后,那位想象出“说真话的孩子率众起义,推翻皇帝统治”的学生,进一步精细地构思了情节,将起义爆发的时间推移到了二十年后,以孩子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和皇帝的愈发残暴充实这一时间跨度,将长大成人后的孩子塑造成了一个在仇恨、磨难和艰苦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坚毅、果敢、睿智的起义军领袖。经过这样的修改,整个故事焕然一新,想象自由奔放,构思合情入理,情节引人入胜,几乎成了一部童话版的《哈姆莱特》。教师应该继续为他们提供自由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再起论战,重申观点,掀起训练的第二次高潮。
    三、课后延展阶段:
    在“实战”训练和方法指导之后,还应该设计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训练经验得失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在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呢?是不是简简单单地布置每人写一篇无具体命题、无明确要求的心得体会就可以草草了事了呢?显然不应该是这样。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引导总结要在不同情况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可见,发散思维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信息化时代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训练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1: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