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后随笔 转眼间,一个月又在忙碌中过去,我们依然在学习与适应中不断摸索着。
这个月里,接学校通知,校领导和区教研员要来听我们新进教师的课,按照课程进度,我正好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下面就谈谈自己从准备到执教这节课的感谢与收获。
首先,说说教学设计。以前拿到一篇课文时,总是不知道要上什么,该上些什么,什么又是需要在这节课里要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往往都在考虑如何把内容上完,或者说让学生明白。许多自己觉得重点的地方,其实也都是从内容角度出发而设计的。现在慢慢的,在师父耐心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开始转变了对于教学设计的看法,原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只是要从内容上让学生受到感染,还要从表达方式上给予学生训练。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而表达方式的训练是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为语文学习习得更好的基本功。比如对于《听听,秋的声音》,她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并能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那么,在内容上要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描写的秋天里大自然的许多声音。那么是不是学生找到了那些声音就好了呢?显然不是,这样显得华而不实,因此,这个环节之后,应该紧接着进入表达方式上的训练,可以用“是啊,这些声音本是再普通不过的声音,可是在诗中却这样美,诗人是怎么把它们写美的呢?”来作为过渡,逐层突破,从先前的找找你发现了哪几种美,自然的追问那为什么读来这么美呢?进而引出作者是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具体来写美的。师父的这一修改使我很受启发。板块清晰,却一环紧扣着一环,使学生既身临其境的聆听了秋的声音,又深刻德学习了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声音写美的。
再来,就要说说我执教的实际过程。虽然教学设计已经比较完整流畅,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听课老师给我指出了教态上的小缺点,我悉心听取她们的意见,认识到教师上课不能因为要亲近学生而过于压低身子,要保持挺拔的身姿,这是正气与精神饱满的标志,当然也不能显得过分老成,要显示出教师变换多姿的活力与朝气!这中间,对学生预设准备不充分是很明显的问题,这也主要是源于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好几次学生的回答都不是我想要的,超出了我的预设,这时候要把学生再重新引导到我的设计中,就显得有些棘手,也不由感叹一些优秀前辈对于整个课堂的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是多么了不起!另外还要说的一点是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学生回答了我总会或多或少给出反馈,或重复她的答案,或评价一番,又或接上一句补充等等,其实这是不需要的,会显得啰嗦累赘,有些回答应该冷处理,自然的忽略即可!
以上都是在上了这节课后我比较深的几点感触,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我逐渐习惯并享受这样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