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点击】
“数位顺序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根据经验而编制出来的一种学习模型,具有概括性和“结构化”等特点,对学生掌握数位概念,把握位值原则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这一内容在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在三上《认数》单元中,是穿插在学习“一万及整千数”这一具体内容中进行的。
在数学老师的眼里,它属于“陈述性知识”,惯常教学是由老师“告诉”学生(口头介绍或看书学习),教学过程苍白无力,课堂了无生气。如何使这一“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具有同等教学意蕴呢?这一片断给我们以一定的启示。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数位是重要的。“4颗算珠”究竟代表多少?本应唯一的答案怎会五花八门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经历质疑、尝试、思考、释疑等过程后认识趋于一致:数位比看电影时的座位、开会时的席位更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它是读数和写数的必备知识。
同时,数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通过“数位顺序表”得以“结构”。“结构即指联系”(林传鼎),“结构是指有组织、有模式的相对稳定的完形”(美国Arthur S.Reber)。学生在经历猜测“4颗算珠是多少”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10、100、1000、10000”等计数单位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经验是零散的、孤立的,不具有可攀性。这时,“数位顺序表”的相机进入,可以帮助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重组并进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成为学习“认数”内容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夸美纽斯曾言:“伟大不在于力量,而在于技巧。”好的教学就应该在那些寻常之处看到技巧,见到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