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5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困境与解径──学生计算能力调查、分析、研究与改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笔者对两所学校的100数学教师和300多名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涉及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习惯。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状况不容乐观,计算教学似乎陷入了困境。

一、兴趣冷淡,习惯丧失

笔者对两所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尽管校情、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都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良好的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学生的审题习惯亟待加强: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的学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被调查的100名教师在回答:“你认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最关键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有63%的老师认为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检查验算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0%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调查: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调查学校

不会做

粗心

紧张

A校127人

3.94%

82.68%

13.39%

B校206人

3.9%

85.9%

10.2%

调查: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调查学校

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读一遍题后

就开始算。

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A校127人

60.6%

33.9%

5.5%

B校206人

55.8%

39.3%

4.9%

调查:据课堂观察,将你班大多数学生存在下列现象的序号选出来(可以多选)

A

学生做数学作业基本没有固定的草稿本。

38%

B

学生有草稿本,但一张纸写不了几道题,字迹潦草、散乱。

56%

C

学生有固定的草稿本,有良好的草稿习惯。

19%

D

学生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处打草稿的现象。

36%

调查: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A校127人

B校206人

24.41%

33.0%

二、口算边缘化,估算异化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笔算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的重要性,但是总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在重笔算轻口算,口算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
调查:你平时怎样对待口算教学?
A

随教材的教学内容而定,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口算训练。
29%

B

渗透在教学当中,经常进行口算训练,无论教学内容是否汲及。
48%

C

教材内容涉及时进行口算训练,不汲及时偶尔进行练习。
23%

调查显示:近 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如既往地进行口算训练,但也相当一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当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对口算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材。

耐人寻味的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试卷中口算题的态度。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仅有少部分学生是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口算答题,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将口算题变成了笔算进行解答。参与调查的教师中也仅有20%的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口算。有部分教师甚至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口算被如此边缘化,其考查的意义何在?
调查:对于口算题,你通常按照题目要求口算(学生),要求学生按题目要求进行口算(教师)。
学生

教师

A校127人

B校206人

18.9%

30.6%

20%

估算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然而估算在教学中的现状如何呢?

调查:你认为估算在平时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运用的情况是:

A

很多,经常运用。
15%

B

在做估算题时才会进行估算。
69%

C

作用不大,往往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再根据结果得出估算答案。
16%

调查显示:有 的教师只是在教学中遇到估算题时才进行估算的教学。甚至16%的教师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要求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返其道而行之,根据精确结果得出估算答案。不是“估着算”而“算着估”,把估算等同于求近似值。我们的学生也常常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在教师的影响下,用精确计算来代替估算。例如:每个足球78元,要买2个足球,请你估计150元够吗?几乎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用精确计算出结果,即78×2=156(元)156﹥150,所以不够。长期以往,估算被异化,何谈发展数感?

三、能力退步,教学形式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水平满意度一般,有一半左右的老师认为与以往学生相比现阶段学生计算水平退步了。计算能力的退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进度。

调查:你认为你班学生的计算水平怎样?

A

很好,我很满意。
8%

B

一般,有待进步。
85%

C

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7%

调查: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你认为与以往教过的学生(使用验教材之前)相比,学生的计算能力:

A

提高了
15 %

B

退步了
51%

C

与以往水平相当
12%

D

不能确定
22%

教学形式化也成为计算教学的一大弊端。走进课堂教学,你会惊异地发现:原来简单、务实的计算教学被生活与情境、自主与探究、体验与多样化等众多时髦而又先进的理念所代替。无可厚非,这些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是正确的,是需要广泛推广的。但当我们被这些理念打造得“通体晶莹”的课堂所震撼、折服和陶醉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奈地摆在面前:由于算理不清,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降低;由于训练量的锐减,导致计算速度跟不上学习的进度;由于追求计算思维的训练,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解 径

一、重视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

激发兴趣是起点。在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课后可以让学生念歌诀:“打竹板,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此外,在计算教学中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唤起他们对计算的兴趣。

养成习惯是关键。“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前小学生的计算习惯的丧失令人担忧,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草稿习惯、验算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提升计算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审题,是计算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审题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强信息集中产生的思维干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审题习惯不容乐观,由于审题不清所出现的错误层出不穷。例如,计算6500÷25×4时,部分学生算成1500÷25×4=1500÷100=15;计算123-37+63时,受“凑整”这一强信息的干扰,有的学生算成123-37+63=123-100=23;还有计算5×2÷5×2时,受“相同的数相除得1” 的强信息干扰,很多学生错误地把此题算成5×2÷5×2=(5×2)÷(5×2)=1。因此,加强审题习惯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良好的草稿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从教师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仅有19%的老师选择了学生有固定的草稿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很多学生良好的草稿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草稿的习惯,已经成为教师要关注和着力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尽可能减少因为草稿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平时课堂作业,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草稿本,作业时认真打草稿,并按作业题号规则排列,便于检查时查对。教师在巡视辅导学生作业中,顺带检查学生草稿是否规范。长此以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粗心”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生共有的一种特征。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做错计算的原因是因为粗心而造成的。验算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可以有效地克服“粗心”的缺点。验算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教育: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了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二、落实口算、估算的教学,发展数感

重视口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锻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面对计算教学中口算被“边缘化”的现象,我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径:

长期训练,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从平时抓起。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低、中年级训练要持之以恒,而且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例如,鼓励学生人人都有一本口算本,课前1分钟进行口算训练等,坚持不懈地训练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大有益处。

革新方式,“听算”测评。听算,是指教师口述题目,学生随即练习的训练方式。改革测评方式,进行听算测评,可以消除口算题被“边缘化”的现象,改变看着口算题动笔算的尴尬状况,使口算回归其本真面目。进行听算训练,计算过程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对发展瞬时记忆起很大的作用。进行听算训练,压缩了思考步骤,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长期坚持可以淡化学生潜意识里口算笔算化的现象,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

运用方法,适当记忆。口算离不开方法,良好的口算的方法对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意义非同寻常。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此外对一些常用的数据适当记忆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例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75+25=100、 25×4=100、125×8=1000、625×16=10000……

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更加熟练、准确。所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慎防估算“异化”。在计算教学时,要合理渗透估算,能把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激发对估算兴趣,培养估算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捕捉时机,练习估算。用估算方法对结果进行快速“定性”,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应该是教师主动、有意识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只在教材设置的估算习题上下功夫。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时机,把估算渗透到学生平日计算教学的点点滴滴当中。在进行计算时,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学会方法,乐于估算。估算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要求,就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要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估算,乐于估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三、加强基本概念和法则的教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概念、法则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法则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合乎逻辑的推理。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是由于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法则不明而引起的。例如:在多位数除法中,有的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商的数位。
由此可见,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与计算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关系到每个学生计算技能的强弱,是学好数学的开始。深化对这些算理和法则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智慧,让学生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调查中老师们普遍感到:教材往往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在这里看似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却很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兼得。”我们在一节课中不可能既重视问题的解决又落实了计算的技能,两者总会所偏重。笔者认为,在强调“算用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为主。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引用计算的法则。

调查:新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写都不出示具体的计算法则,教学中你通常:

A

遵循教材的要求,只要学生会进行计算,不必提及计算法则。

7%

B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提及计算法则,但只要理解,不强求背诵。

77%

C

修订教材,教给学生计算法则,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16%

在计算教学中权重“经历过程”与“法则结语”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差异,又要看到统一。做到既重视教学的结果,又重视教学的过程。反对教学中“唯过程”或“唯结果”两种极端倾向。“经历过程”与“法则结语”其实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数学课堂教学呈现的两个重要方面。计算的法则、结语是构成数学计算知识体系的“框架”,一切计算活动都是建立在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忽略了法则的教学,凭空谈什么经历、体验、方法、策略,那只能是子虚乌有。同样如果把计算教学局限于计算本身,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只注重训练学生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强调模仿和记忆算法,那样学习的意义又何在?

附问卷1:
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选择符合你学习情况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你喜欢做计算题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

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怎样? ………………………………… (   )

A.很好,我很满意 B.一般,有待进步 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⑶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

A不会做     B粗心      C紧张

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

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

B.估算后,再验算。 

C.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

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⑹对于口算题,你通常:…………………………………………(   )

A.按照题目要求口算。

B.简单的口算,有难度的进行笔算。

C.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⑺你对草稿本的看法是:…………………………………………(   )

A.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所有的题目都不会使用。

B.考试时会使用草稿纸,平时有时会使用,一般不用固定的草稿本。

C.很重要,一如既往地都使用草稿本。

⑻对于计算器你通常会:…………………………………………(   )

A.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使用。

B.在家庭作业中经常使用。

C.遇到较难算的题目时会使用。

⑼你所在学校和年级分别是:……………………………………(   )

A.市区中心小学 B.市区完小  C.乡镇中心小学 D.乡镇完小

E.一年级    F.二年级   G.三年级    H.四年级

I.五年级    J.六年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附问卷2:

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根据你班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可以多选)

⑴你认为你班大多数学生喜欢做计算题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

⑵你认为你班学生的计算水平怎样? ………………………… (   )

A.很好,我很满意 B.一般,有待进步 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⑶根据你的理解,你对计算教学的看法是:……………………(   )

A. 数学重在发展学生思维,计算显得有些机械重复,不是很重要。

B. 一些较难的计算可以运用计算器,所以并不是最重要的。

C. 计算很重要,它是其它一切数学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D.不能确定。

⑷你认为你班学生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

A.不会做  B.抄错题、看错数字、运算符号 C.没有认真审题

D.缺少验算的习惯   E.紧张 

⑸根据你的观察,你班学生做计算题时通常:…………………(   )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

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⑹据课堂观察,将你班大多数学生存在下列现象的序号选出来…(   )

A.学生做数学作业基本没有固定的草稿本。

B.学生有草稿本,但一张纸写不了几道题,字迹潦草、散乱。

C.学生有固定的草稿本,有良好的草稿习惯。

D.学生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处打草稿的现象。

⑺你认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最关键的是:………………………(   )

A.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B.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

C.加强系统的计算训练。

D.注重对算理的理解。

E.以上答案都不是。

⑻你觉得计算教学让你最困惑的是:……………………………(   )

A. 计算算理的教学。

B.计算器的合理运用。

C.计算要求尺度的把握。

D.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E.以上答案都不是。

⑼对待“口算”你通常的做法是: ……………………………(   )

A.随教材的教学内容而定,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口算训练。

B.渗透在教学当中,经常进行口算训练,无论教学内容是否汲及。

C.教材内容涉及时进行口算训练,不汲及时偶尔进行练习。

⑽对试卷命题中出现的口算题,你对学生的要求是:…………(   )

A.要求学生先进行口算,检验时用笔算。

B.简单的口算题要求学生口算,有难度的可进行笔算。

C.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口算。

⑾新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写都不揭示具体的计算法则,教学中你通常:…………………………………………………………………(   )

A.遵循教材的要求,只要学生会进行计算,不必提及计算法则。

B.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提及计算法则,但只要理解,不强求背诵。

C.修订教材,教给学生计算法则,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D.不确定。

⑿你认为现行教材习题中计算题的训练量………………………(   )

A.过重  B.偏重  C.适中  D.偏少  E.过少

⒀在你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你觉得“估算”运用的情况是:(   )

A.很多,经常运用。

B.在做估算题时才会进行估算。

C.作用不大,往往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再根据结果得出估算答案。

D.不能确定。

⒁根据你的观察,你班大多数学生做完计算题后通常:………(   )

A.独立检查验算,不与别的同学验证答案。

B.先独立检查,再与别的同学验证答案。

C.先与别的同学验证答案,发现问题再进行检查验算。

D.除非老师强调,一般很少检查。

⒂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你认为与以往教过的学生(特别是使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之前)相比,学生的计算能力是………………………(   )

A.提高了  B.退步了  C.与以往水平相当  D.不能确定

⒃你所在学校和目前所执教的年级分别是: …………………(   )

A.市区中心小学 B.市区完小  C.乡镇中心小学 D.乡镇完小

E.一年级    F.二年级   G.三年级    H.四年级

I.五年级    J.六年级   K.其他教学行政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4 02: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