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点滴体会
【摘要】信息时代,21世纪的教育也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组织形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信息技术全面渗入语文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共识,为学生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使传统的语文教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方法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过程”改革提出的第二项要求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笔者认为,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习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一现实性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近年来,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几种学习中,采用传统填鸭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与机械记忆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的整合提供了依据。
现实情况的确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整合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执教《颐和园》时,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颐和园美景录像,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顺利开展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突破重难点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学重点、难点,因时代的差异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有限,若仅借助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乏味的文字分析是不会很有效果的,如果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不易观察、不易理解到的事物用模拟的方式,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就会使教学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我在讲《蝙蝠与雷达》一课时,如何理解蝙蝠的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这是文章的重难点.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我利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示,电视上一只可爱的蝙蝠在夜间飞行着,边飞嘴里发出超生波,突然前面出现障碍物,嘴里发出的超生波快速的传到它的耳朵里,小蝙蝠迅速的绕开飞走了.....我在观察学生的表情,他们都在认真的看着,看完后,我说,你们知道蝙蝠与雷达的关系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文章的重难点就在轻松的观看中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