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08: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日,参加了一个地区举办的“信息技术与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赛课活动,其间,有几堂语文课给笔者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一堂是三年级的《海底世界》,像很多课一样,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教师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教师给出了一个网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精心准备的网站中,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就那样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丰富程度连老师也始料未及。汇报后,再结合课文的文字理解和感悟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另一堂课是五年级的《青海湖啊,梦幻般的青海湖》,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极尽铺陈之词,对青海湖的美作了详尽的描写,读来让人回肠荡气,留恋往返。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青海湖的美,教师也事先设计了精美的网站,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在辽阔高远的画面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青海湖那一抹抹深深浅浅的蓝是那么吸引人,感受到青海湖的草滩是那么碧绿,是那么生机勃勃,感受到青海湖里那色彩斑斓的鸟儿的美丽。在画面的感染下,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再读到课文中如诗如画的美景,竟是对文字着了魔似的喜欢,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在美丽的青海湖边,为她质朴的美、自然的美、粗犷的美而陶醉,而感动。你能说,在这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心里升腾起的不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不是对造物主的敬畏?不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崇敬?

在这两个案例中,教师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前有机地搜集大量资料建立学习网站,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直观的补充材料。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由于有了网站资料的提供,学生一是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是那么地具体可感,像海底的动物和植物、青海湖的湖水等,网站的资料通过声音、色彩、动感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是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描写到或者描写不是很细致的学习材料,像海底的陆地与高山、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等,通过浏览网站,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体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应该说,这样的整合课是收到了最初的效果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一些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为整合而整合,有些根本不需要建立网站或不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文章,教师也画蛇添足地运用,致使学生无法独立地阅读、理解、感悟文字,对文字的欣赏变成了对成堆资料的认知,语文课的语文本质淡化了。我们语文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根据文字想像画面的能力,这也是对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整节课花大量的时间来看网站,查资料,势必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的时间少了呢?答案是肯定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懒惰起来,不愿进行丰富的想象,那与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岂不是背道而驰吗?另一方面,我们看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赛课网站均是各个学校的专业计算机人员设计制作的,即使水比较专业的水平,做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网站,也花了他们好几个月的时间。我们不能设想,我们每天都有语文课,要是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这样来整合上课的话,那么我们不知道我们一学期能不能上这样的一堂课?我们还有没有时间去钻研其他的教材,去研究我们每天都在发展的学生?所以,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好是好,但一要量力而行,二要用得恰当。这样才使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20: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