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我选择了“连接”这一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连接”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设计这个活动是希望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连接现象,了解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知道连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的】
1、知道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发现物体间的连接的方法。
2、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发挥想像力,创作力,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分享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材料一:纸、木珠、牙膏盒、包装盒、卫生纸筒、拼插玩具、穿线玩具、彩泥、彩色笔、吸管、塑料珠、布片、等生活中常见物品。
2、材料二:回形针、夹子、订书机、双面胶、透明胶、胶水、剪刀、牙签、绳子、皮筋、木棍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并简单介绍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哪些是可以直 接链接起来的,哪些是不可以直接连接起来的。
师:我们再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当唱到“你是我的好朋友——你好”时,请和
你的朋友用身体连接起来,保持不动。
师:除了这样连接,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可以用身体
不同的部位连接吗?
(分析:游戏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形式,用游戏导入课堂可立刻吸引孩子,孩子也非常愿意参与。《找朋友》这个游戏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玩,非常熟悉,换一个玩法兴趣依然浓厚,在游戏中想出了各种连在一起的方法,手牵手、头碰头、背靠背、脚勾脚、手搭肩、膝盖碰膝盖等等,这个游戏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探索
(1)操作探索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东西,它们也想找朋友,看看有什么?(介绍材料)请每 个小朋友找两个东西试一试,它们可以怎样连在一起?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3)经验交流,重点探讨几种连接方法,如串、粘、夹、系等。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连接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
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1)幼儿操作探索,老师观察指导。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分析:有了上一个游戏环节做铺垫,不用老师多解释,孩子们就能理解“为物品找朋友”的意思,这个环节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幼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2)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样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选择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主题,层层递进,引向深入,大大调动了幼儿自由大胆表达与交流的愿望,所以在本环节中,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身边的连接。知道了我们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找连接、说连接的过程中知道了连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有着很大的作用
4、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今天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连接方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哪些东西是用这些方法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一起找找吧!
(分析: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此活动有了继续展开的可能,孩子们会去关注生活中的连接现象,发现连接现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从而达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