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一位教师在《灵通少儿英语》Unit 1,Book2“Talk about it!”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组课件,首先利用Flash绘制出一个星空作为背景,然后从网络素材库里调出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机器人、飞行的宇宙人和宇宙飞船,用Power Point把他们串连起来作为第一部分幻灯片。点击鼠标,星空中出现了一艘宇宙飞船,缓缓划过夜空,接着出现一个正在飞行的宇宙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抓住,再点击鼠标出现一个机器人伴有声音:“Hello,I’m a robot. This is a space shuttle.”反复播放几遍,学生很快会说a robot,a space shuttle以及领会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播放第二部分幻灯片,机器人在宇宙飞船上向大家一一介绍飞船上的物品。点击鼠标,出现课文中的部分插图:背着背包的Chip和提着旅行箱的Pam。Robot指着会发光的背包和旅行箱说:“This is a backpack/suitcase.”然后介绍会发声的clock ,telephone,computer等。这样把课本上原本静止的、枯燥的单词形象化、拟人化,把视、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使他们不仅爱学,而且乐学。更重要的是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淡化了“学”的机械化、指令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然习得的过程。线性的语言与立体的情境的有机融合,创造了如同幼儿学习母语似的天然氛围,这种印象是深刻而鲜明的。
在热身阶段,利用信息技术视听优势,把从网上搜索的一首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歌曲动画嵌入到幻灯片中进行播放,让学生边看边唱,学生立刻就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热情陡增,很快地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呈现、介绍知识阶段,设计了一只可爱的小狗Snoopy,阳光灿烂时,在屋顶上玩耍;乌云密布时,躲到了屋檐下;倾盆大雨时,却不见了身影。教师适时地问:“Where is Snoopy?”呈现本课的主题。Snoopy抓住了众多学生的注意力,它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为学生关注着,特别是在第三幅场景中,Snoopy不见了,学生立刻意识到雨下得太大了,Snoopy躲进了屋子里,不由自主地告诉老师“It’s in the room.”。Snoopy的生活体验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互相交流和思索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小学的语音教学侧重于单词拼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听音写形,依形读音,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多次示范朗读,学生重复跟读,这种形式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文本、动画、声音、视频,以及可延续的教学信息优势,给语音课带来了活力。例如,导入时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复习字母、音素、单词的关系,伴随着节奏感很强的韵律A is alligator/a/,/a/,/a/......画面上跳跃出字母Aa及其代表性的单词alligator(鳄鱼)的动画图片,同样的方法演示其他的字母及相应的单词。学生看着听着,迫不及待地跟着说唱起来,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这一过程,一方面实现了音素、字母、单词的渗透;另一方面,由此成功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