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东高青县实验中学 边红芳 付玉中





历史课堂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知识的呈现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人物或事件,均有一定的场面性、情节性,历史课本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都在向我们呈现过去人类走过的辛酸和荣耀,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无论自豪、痛苦、愤怒、耻辱、荣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我想课堂教学就像一道大餐的烹饪,历史这道大餐有着丰富的原料、足够的作料,教师要将这些原料、作料精心烹饪,巧妙搭配,让学生入其境、感其味、悟其道,才能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使学生明其理、导其行呢?情境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笔者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谈一点看法。



一、            教学初始:设置情境,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所有的学生对老师、对这节课都是充满了新鲜的期待的,如果教师在此时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对于整节课来讲都会是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满腹热情被浇了冷水,底下的教学任务就很难预料。一般来讲,课堂的开始部分教师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入课堂主体环节。



一是使用动情、流畅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之中。如初二《甲午战争》一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历史的1894年,共同体会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一开始就笼罩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对于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是使用时代特征的音频、视频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开始,我们可以直接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在学生振奋鼓舞之恰当时机,进入下一步内容的学习,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能够在不觉间已经进入了教师所设立的氛围之中。



二、教学过程:深入情境,体味历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自由驰骋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与教学节奏相一致,与教学氛围共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设置思考性问题引领学生置疑、探究,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切忌教师“一言堂”。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技巧性、层次性、针对性,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步指导学生深入历史知识的深处,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前几天听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行的老师都十分清楚,对十几岁的孩子讲述我们国家在1966—1976年所走过的曲折,他们理解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运用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思路,一开始就给学生出示了“文化大革命”的定义:“文化大革命”是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学生总体把握这个概念之后,教师抓住学生的疑惑点提出系列问题:领导者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文革”给国家带来了怎样的灾难?等等,逻辑严密的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积极地探究,深入地思考,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教师要善于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抓住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历史。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悬挂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与画面中的人物对号入座,班里的学生摇身一变有的成了汴河上的船夫,有的成了忙碌清贫的饮食摊主,有的成了出身高贵的官员,有的成了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大家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衣食住行,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俨然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浑然不知身外的现实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另外,形式多样的活动的设计也能够渲染浓厚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目标靠过去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很难达到目的。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用新教育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研究,精心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精彩的课堂活动。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精彩的场面:记者采访、历史剧表演、辩论赛等,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发言,踊跃展示,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之中,历史课堂展现出动人的魅力!



三、课堂结束:欲说还休,意犹未尽



   记得小时候听刘兰芳老师说评书时那种“心灵之痒”。究其原因除了刘老师高超的技艺之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刘老师特别善于在每一段评书结束时都留下一些悬念,说到关键时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每每让人牵肠挂肚,食不知味,甚至连做梦都在猜想着下回故事的情节。我想刘老师对于听众心理的研究可谓透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一些技巧,想方设法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回味不绝之感,那么我们何愁历史课铃声响起,学生不趋之若鹜?其实,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知识的空间并没有关闭,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延伸去发掘,是我们在设计课堂结束环节时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



    总之,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有责任以理性的科学态度、感性的思维方式,在历史课堂上再现历史,让孩子们切身去体会人类走过的昨天,无论荣辱兴衰,都让人们感觉到今天沉甸甸的责任,从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将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5: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