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段衔接课题案例——《看不见的细菌》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王 婷
设计意图:
立足于幼儿的终身发展、终身教育我设计了今天的教学活动《看不见的细菌》。这节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我班孩子的现实发展水平。我尝试着将科学与健康两大领域进行整合,通过科技的手段、方法,把离孩子看似很近但却摸不着看不见的细菌活生生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细菌无处不在,对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起到了铺垫作用。
活动目标:
1. 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
2. 初步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以及对人体带来的影响,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 显微镜、玻片、棉签;
2. 广告短片;
3. 活动PPT、照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会操作显微镜。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准备教具时,孩子们看着我忙忙碌碌的都十分好奇,不停地就有小朋友跑过来问:“老师,我们这次要用显微镜观察什么呀?”“老师怎么没有看见要我们观察的东西呀?”看着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故意不回答,而且故意避开孩子们,看得出他们十分期待!)
活动过程:
一、 看短片,引出细菌的话题。
组织孩子们简单地向客人老师问好之后,大家就地围坐在我的身边。
【老师】“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短片,请大家仔细的看!”
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对幼儿的吸引力很大,所以他们特别专注。
【孩子】“我看过这个广告。”“我也看过,是舒肤佳的广告。”
【老师】“广告里的医生跟小朋友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要小朋友经常洗手。”“还要用肥皂洗手。”“因为手上有细菌呀!”
【老师】“哦!手上有细菌?你们手上有吗?”
【孩子】(孩子们都低头看自己的小手)“我手上很干净,没有细菌。”“细菌很小,你这样是看不见的。”“王老师,我们是不是用显微镜来看细菌的呀?”
【老师】“恩,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来看看我们手上是否有细菌?如果有它们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当老师问孩子“你们手上有细菌吗?”时,孩子们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师不必急于给予答案,让孩子们带着本次活动的关键问题,自己去找答案。
二、 观察细菌,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
因为孩子们有前期使用显微镜的经验,所以使用工具材料都比较熟练。一开始孩子们都非常踊跃的取放工具和材料,开始观察手上的细菌。当然,部分心急的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了一些阻力,如:显微镜的倍数,聚光镜的调整等等,老师要及时出现,和孩子们共同动手解决。
当孩子们看到手上的细菌时、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非常兴奋,急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整个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显得很活跃、专注,我马上抓住这个兴趣点将孩子们刚刚得到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扩散,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注意引导,让孩子的感知面更广,有利于孩子们更深入和准确的理解。
【老师】“刚才你们都在显微镜下看到什么了?”
【孩子】“我看到了细菌。”“我也看到了,黑黑的好可怕。”“我看到的是灰色的,圆圆的东西。”“那我看到的长长的列。”
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出现不同,老师应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帮助孩子将经验进行整理,让他们更清晰,更准确的掌握知识点。
【老师】“老师带来了一段短片,请你们仔细的看!”(专业的细菌知识短片,帮助孩子提升知识经验。)
教学反思:老师要求孩子们注意倾听发言,将自己的发现全班的孩子一起分享,并通过科教短片帮助孩子提升知识经验,从而掌握更清晰,更准确的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