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2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二、对需要澄清的问题的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澄清和思考。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排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他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接受性学习,而不是自动或独立发展得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当是相辅相成的。选择学习方式要务实,要从学习的实效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种学习方式应当互补而不是排斥。
2.语文课程改革提倡学科融合和学科渗透,但不能丢语文这个“本”。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吸收和运用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和习惯。对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务必要有清楚的认识。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有明确的认识,语文就是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合称,它是人们进行交流、交际的工具。组成语文(语言)的质料就是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通过训练,养成学生内化吸收语言和外化表达语言的能力,即提高学生听、读和说、写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坚持的。语文课改要肩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我们提倡学科融合与渗透,借用多种形式来促进和辅助语文学习,但不能喧宾夺主。
3.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不一定多多益善。要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要互补。不能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先进的、万能的,而传统教学手段就一定是落后的。 比如:教低年级小学生认汉字, 主要还是要靠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首先在笔顺、笔画上要向教师模仿,要靠教师训、学生练才能打好基础。打基础十分重要,汉字的书写,先求正确、整洁,进而才是美观、流利。另外,课件的制作及其使用有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但是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防止滥用。
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公认的积极成果。但要防止改革、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和浮躁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改革的态度要积极,思考要冷静。诸如所谓新的教学理念满天飞,口号不断翻新,各种模式层出不穷、不计其数,教学背离规律,花样翻新,眼花缭乱,课堂教学热闹、快乐、好看、好玩,如此下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积累和保留下来些什么呢?值得深思。语文教学不是表演,也不是教师的自我展示,要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要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师训生练达到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学的内容终归要反映社会自然本质的美,要体现情感,要反映人生的真、善、美,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高尔基先生称文学就是人学,因此,可以认为语文教学同样也是人学,是对学生人性完美的一种追求。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语文的功能,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读、思、议、练。
5.学习语文要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读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情,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学习习惯包括主动识字习惯,查阅工具书习惯,读书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动脑、动手、积累的习惯,愿意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习惯等等。
6.语文学习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这里主要强调阅读主体的不可替代性。不能理解为学生爱怎么样读就怎么样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方式可以存在多种,但主要强调的是尊重文本,如果离开文本,观点再新、形式再活,都不是我们所主张的个性化阅读,效果将适得其反。
7.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发现学习要理解全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这些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但要注意的是,探究发现式学习仅是学生学习方式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都要进行探究、进行发现。有些内容和问题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但却偏偏让学生去探究、发现,结果是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受益不大,得不偿失。
8.学习语文怎么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课文、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由形式和内容组成。形式是指语言形式,诸如字、词、句等语言因素;内容是指课文包含的思想内容及人文因素。学习课文的“着力点”应该是什么?叶老认为应该是语言形式而不是内容。如果仅在内容上下功夫,而忽视了语言的训练,叶老认为这是语文学习的“本末倒置”,是“费力多而收效少”的一种学习。语文学习切忌“得意而忘言”,若没有语言学习、训练及掌握,就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本意。这里不存在不重视人文性、思想性、文学性的问题,形式包含内容,不能设想语文学习仅是空洞的词句,语言形式与人文精神、思想内容是“纠缠”在一起的,语文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这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工具学科性质的显现之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其基本性质。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训练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之本。工具性与人文性、思想性历来是统一的,语言学习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一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