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辅导与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09:3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中通过修改病句的自测训练,进一步学会辨析句子的正误。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证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词语搭配不当.
(4)词序颠倒.
(5)前后矛盾.
(6)重复罗嗦.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8)概念不清。
(9)指代不明。
(10)关联词误用。

在修改病句时,要认真琢磨推敲,对症下药,才能修改好病句,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
1.看了电视连续剧《英雄无悔》,得到很大的收获。
2.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3.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4.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5.为了开好“谈奉献”主题中队会,争着发言。
二、词序颠倒。
1.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2.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3.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4.爸爸妈妈从小就对我们严格要求。
5.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09:33:09 | 只看该作者
三、用词不当,
1.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3.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
4.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6. 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四、搭配不当类。
1.江心岛的夜晚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
2.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
3.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4.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5.我的家乡是上海市人。
五、指代不明。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3.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4.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5.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六、前后矛盾。
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2.上星期日休息,我们班全体同学游览了北海公园。
3.小明感冒了,昨天发了一夜晚高烧。
4.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
5.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大概不会错。
七、重复罗嗦。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2.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3.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
4.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
5.周老师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一只只不同型号的船。
6.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
7.赵成宇不禁忍不住喊起来。
八、不合逻辑类。(归纳不当)
1.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2.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
3. 妈妈今天买回来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西红柿、梨、黄瓜。
改病句练习:想一想下列的病句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然后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不能改变原来的句子意思。,
1.雷锋精神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2.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3.虚心的人学一当十,骄傲的人学十当一。
4.香港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7.小玲办事很武断,从不犹犹豫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20: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