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2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教后记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理数的加法课后反思
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两段,并思考后面的“想一想”,你能用等式类似的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很长时间后也没有人作答)

(我估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净胜球”,马上进行说明)

我:先赢一个球,再又输一个球,最终赢了球没有?。

生答:没有。是平局。

(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把平局记为0,现在你能用等式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一生答:(-1)+(+1)=0

好!学生答出了我想要的结果,我马上用课件展示:

我问:后面的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你能得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还好,马上就有人举手,我暗自庆幸)

一生答:第一个算式表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2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输了一个球。

一生答:第二个算式表示第一场比赛赢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赢了一个球。

片断2

为了让学生探索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了以下过程

课件展示:

我问:观察数轴1,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和西运动两个单位,结果是怎样的?用算式怎样表示?(向东记为“+”,向西记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2吗?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应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负2吗?两次运动的结果用什么运算?

一生答:3+(-2)=1

(谢天谢地,总算有人回答对了,我暗自松了一囗气。)

我问:观察数轴2,先向西运动3个单位,再向东运动2个单位,结果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两次运动方向一致吗?最后的结果相同吗?

一生答:两次运动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也不相同。

我问:3+(-2)=1  (-3)+(+2)=-1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一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糟,学生答出了我不想要的结果,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幻灯片,呀,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我问:+3与-3作为加数在两个加法算式中还有何特点?

一生答:它比2大。

我问:应该说,正3与负3的什么值都比2的什么值大?

一生答:绝对值较大。

…………

(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了,但此时一节课只有五分钟了,真失败啊!)

因为时间关系,本课的随堂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只刚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归纳出来就下课了,远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自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却感到寸步难行。回顾本节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存在的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没有正确的把握好教材,是片断1失误的主要原因。

如情境的引入要恰当。如本节中“净胜球”学生就不懂,如无事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不懂,导致一节课的进度一拖再拖。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例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回顾这一整节课,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对教材进行发掘的地方,如在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在一条直路上运动,这样可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再用数轴进行抽象,可能效果会更好。

《平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撬的平行,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我们都没见过雪撬,更谈不上其技巧了。

用过新教材的同行们都说,一节课完后不知这节课都在干什么!我也常有这种想法,教材是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专家是干啥的?现在痛定思痛,实际上是我们对新教材把握不够,没有搞清其重难点,没有把握教材的真正要求。虽然我们天天在谈、天天在写“目标”“重点”“难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写而已。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由于我们教学多年,大都只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来“把握”教材,凭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引导我们、来确定组织教学,实质是用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教学要求,把握了新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思路清醒,方向明确,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2. 备课粗枝大叶,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如在片断2中,由在数轴上先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得到两个算式:

3+(-2)=1  (-3)+(+2)=-1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而且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的,但我的本意是要把绝对值较大的数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归纳的。这实际上是备课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引起的,备课缺乏深度。备课以及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地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导向。

3. 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乏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上,我十分吝啬“请”“请坐”及一些称颂学生的语言,认为自己天天在说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一次真心的赞扬可能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新的进步。

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语言活泼风趣、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顺理成张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绕太多的圈子,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激励性的语言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时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功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6:17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及反思
一、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
    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因此,有理数加法运算,在确定“和”的符号后,实质上是进行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
   由于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因而它是时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
   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由是: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有理数的加法作为基本运算,在今后的各种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原因是: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有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数轴,从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讲授,并配以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法则的应用。以求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目的的确定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以上教学目的是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根据《教学大纲》中关于“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求,和加强“双基”教学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要求而确定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总结出法则。它符合教学论中自学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
   另外,在教学中,还运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动态演示出物体在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结果,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和可接受性原则。这就是说,要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实例,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思考,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课堂教学程序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2.直观演示,归纳法则
   3.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法则到底掌握了多少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法则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若出现问题,准备采以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若学生解答顺利,可再给学生出一些补充练习题。
   5.归纳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三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进而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2)有理数的加当选法则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6:3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先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正负数的写法等),进行了简单的口算练习。再结合实例,充分利用数轴,讲述实例中在一条直线上两次运动的结果,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

由于课堂容量较大,要让学生透彻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1)中的三条小法则,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读、想、算,所以教学时间紧张,以至于最后仓皇收兵,设计的巩固题没有出示出来,学生也无时间在课堂内完成。但通过课外作业,可以看出教学效果较好:同学们理解了法则,能正确计算,有四人只错了一至二题,李祥兵错6题,杨彩凤错5题,最低的正确率达百分之七十,最高的正确率达百分之百。

基于课堂上没有巩固练习,也没有做课堂作业,我心里忐忑不安,心想:这是一堂不完整的课,看不出教学效果,在评课时,老师们该好好“斗”我了。

可预想不到的是,评课时,老师们评我的缺点是微乎其微,说得更多的是我上的课是如何的好。如夏老师说我讲解细致,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充分读、想、算。读,有利于理解题意;想,有利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算,体现了数学特点;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值得老师们学习。李主任说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以生为本,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等理念,注重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等。特别是李校长对我的评价更高:注重概念的复习巩固,注重学生说、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法则讲解透彻,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中验证了一个道理: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老师的基本功、教学方法是创“魅力课堂”的源泉。本堂课容量大,重难点突出,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6:49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本人通过“引导——分类——归纳”, 循序渐进,采用探究学习法,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通过抢答、游戏等方式强化训练和巩固,既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又突破“异号两数相加”这一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7:01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加茂中学    吴捷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法运算的教学。
   (1)注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设计不同的     方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2)对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先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第二、确定和的符号;第三、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辩、二定、三算。
   (3)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减小运算难度,常采取以下简便方法:①互为相反数结合法,②同号结合法,③同形结合法(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小数与小数结合、同分母的)、④拆项法(带分数)。
   (4)多让学生板演,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强化。  
   (5)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并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以优补劣”。  
   (6)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易于遗忘,教师可以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7)不管学习如何紧张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坚持以学习小组为主的教学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7:47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数加法”是“苏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教科书创设的足球比赛的情境,通过计算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20:07:50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数加法”是“苏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教科书创设的足球比赛的情境,通过计算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4 14: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