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导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17: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导学案

6《过零丁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慷慨正气”。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二、说教法学法                                                                  1、  教法A、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B、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C、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2、学法A、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B、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C、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D、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E、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说目标(一)、目标1、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3、  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4、  理解对仗手法的运用。(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之一。)5、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才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二)、重点1、学习用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好坏清晰,优劣分明,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明晰。关键是要学生找准(或者老师指引找准)切入点。所以把它定为重点。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之所在】2、  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名句含义”之所以把名句当做重点,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3、  对仗写法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本文的特色,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法的运用,才使得此文字工句整。也是律诗的特点之一。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所在。)       (三)、难点   1、用比较式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2、理解名句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打出文字)                                            .在红军长征的时期,陈毅在大部队转移后,带领小股力量在梅山遭遇国民党部队的包围,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突围很困难,他料想自己必定不能生还,于是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明了他至死也要革命的决心。他的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不惧死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伟大人物——文天祥。                                                             (导入语先用陈毅的事迹酝酿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这样会利于学生理解诗文和诗文的主旨。)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历任湖南提督、知赣州。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诗文和主旨)                                                     (三)、找感觉(指导朗读)1、学生浏览诗文,讨论需要解决的字有那几个?预设:干戈寥落(gān  gē       liáo luò)(此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师范读或听录音或采用多媒体配音朗读。(此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景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感情、重读音节等方面。                 .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学生自由朗读。(可以体会节奏和情感)
5、指生朗读,师生评议。6、全班齐读。                                                      (四)、品读诗文,品味诗意
学生分四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一个小组负责一联,进行质疑问答。
预设:首联:此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那两件大事?请结合诗人的身世来理解。
颔联:此联中的“风飘絮”“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个比喻了什么?
颈联: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尾联: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环节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可以充分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新课标之要求,完成育人之目的。)
(五)、归纳总结诗意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两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此环节让学生对诗情、诗意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六)、带着感情再次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体会、品味诗文,理解诗文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文情怀,爱国情怀。进而为下面体会主题环节打下基础。)
(七)、名句欣赏,体会主题   打出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略)
(八)、拓展延伸,走进历史
请同学们写出积累的与爱国有关的古今故事或诗词,然后交流,最后请同学发表意见。插入:故事: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
                苏武执汉节在北海牧羊19年。
                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于风波亭上。
               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慷慨就义也不说出共产党人下落。
       诗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此环节可以检验同学们的日常积累。让他们感觉到学有可用,积有可用。从而激发他们日常自主学习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勤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
(九)、试背(十)、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气节更加震撼我们的内心。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时代,同学们依然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激发、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十一)、作业    必做:背诵并默写诗文。(此环节可以充实学生们的知识宝库,使他们的仓库更充实,知识更丰富。)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做):简要说一下诗人巧妙神奇的艺术构思。(此环节可以激发语文素养更高的学生去探究诗文的艺术成就。)
板书: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首联:叙事  明经入仕  “勤王”
                                                        颔联:比喻  凄苦的心情  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颈联:对仗   双关
                                                        尾联:名句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1: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