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5-15 21:15:59
|
只看该作者
4、说教学手段。
结合日常教学学生对课件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手段:
1、 教师精心自制学生喜欢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细心查找资料,实地查看,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情况,感受人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七、说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决定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 复习旧知, 重温“神圣”。
(二) 潜心读文, 感悟“神圣”。
(三) 升华情感, 深化“神圣”。
(四) 积累延伸, 实践“神圣”。
具体说明如下:
(一) 复习旧知, 重温“神圣”。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在上一节课当中所学习到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的作者与背景的回顾,让学生感知这片土地的重要,通过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再次体会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为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潜心读文, 感悟“神圣”。
在这一部分讲解中,我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第4——8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提炼出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西雅图对于白人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强化思维训练和情感训练。
二是针对具体要求让学生自问、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明确西雅图的嘱托,同时也让学生品味到这片土地的神圣,品味到印弟安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珍视。
在分析品读“善待河水”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读出情感来,读出品味来。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
《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分析品读“照管好空气”的语段中,除了感情朗读外,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合作、探究说一说空气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果没有了空气或空气受到污染,人类会怎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践能力。
在分析品读“照顾好动物”的学习中,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重点语句的分析,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三是为强化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的和谐统一。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一是表现在文中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二是表现在文章文中的“一咏三叹”的表达方法的运用,都不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且突出了主题,增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另外,我还让学生针对文章的写法进行了仿写、续写,也就是除了要善待河水,照管好空气,照顾好动物以外,我们还应该怎样做。“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课文是最好的范文。” 我想,类似的这种提炼写作方法的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一定会大有提高。
(三) 升华情感, 深化“神圣”
《课标》中指出:语文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本课我针对课文第9——11自然段,我主要是通过对重点语句“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和“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的理解和朗读,强化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深化这片土地对于印弟安人的神圣以及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的爱和保护土地的决心,更好地保使学生们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环保意识。
(四)提出希望,践行“神圣”。
在此,我为学生布置了选项作业,其目的如下:
一是能更好地深化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希望学生能各尽所能地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因为我认为语文课文不管怎样精彩,也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不管怎样到位,也只是一块开门砖。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课外的大量阅读,想靠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就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那是做不到的。所以,在一节精读课教学完成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章,激励学生去阅读。何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我教学的这篇课文其实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就难在这篇课文中哪一句都很重要,不能加以取舍,但我相信,有了我上面对这篇课文的细致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学生应该有很大的收获:
1、 认知发展水平有所提高,智力发展水平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2、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联系生活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
3、对语文知识的科学性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4、通过这样一篇实事性很强的环保演说,学生一定会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从而更好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5、学习到一些读、写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更好地学习略读课文和习作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