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抓点拎线顺学而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06: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抓点拎线 顺学而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 刘漫凝 陈 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教学时,要通过再现情境,抓点拎线,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深入研读。



  一、巧设情境,理清顺序,捕捉激发感情的动情点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很难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所以,课前可以播放有关战争的录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战争的灾难,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调。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文打印成一封信的形式,装在信封里,放在学生的桌角,请学生读一读这封信,明确信的主要内容是“怀念爸爸”和“呼唤和平”。这样,在读信的情境中,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又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



  二、抓点拎线,感悟战争,找准语言训练的着眼点



  课文中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



  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着眼点,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深刻感悟文章内涵。



  (一)感知父亲,丰满形象



  文中有许多地方表现出了父亲的优秀,但描写比较分散。教学时,可以首先拎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条线索,抓住文中有关句段,使父亲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丰满起来,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补白想象,体悟情感



  信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小作者深情回忆了爸爸临行前以及牺牲回国的情景。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按照“美好的约定──残酷的现实──幸福的憧憬”这一情感线索,抓住“相约”“如约”这两个词把这部分内容上挂下连,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体会这刻骨铭心的悲痛,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可以分以下几步展开教学:



  1.回忆“美好的约定”



  先请学生读读三、四自然段,思考:爸爸临上飞机前,和我们相约了什么?明确两个约定:一是爸爸凯旋时,我们要带着鲜花迎接他;二是爸爸答应归来后送我一顶蓝盔。然后,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约定,让学生与小作者一起沉浸于回忆“相约”的美好情感中。



  2.直面“残酷的现实”



  引导学生再读三、四自然段,找出与“相约”对应的词语──“如约”。引导学生先理解“如约”的词意,然后,结合相关句子:“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我们如约捧着鲜花……”通过师生合作读的形式体会“约定没有实现”这一现实的残酷。可以这样引读:“按照约定,爸爸要送我一顶蓝盔,可没想到……”“我们按照约定,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可没想到……”学生接读相关句子。这样,在反复的朗读体验中,指导学生深切领悟到: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遗体;得到蓝盔,爸爸却永远地离开了自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3.想象“幸福的憧憬”



  小作者时刻憧憬着与爸爸团聚后的幸福生活,而信中对这一部分却没有展开写,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留白”之处,创设情境,出示“我原想……”这一句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小作者,联系两个约定,想象“我”与父亲相见的幸福情景,感受小作者对如约幸福相见的憧憬。



  然后,通过组合朗读的形式,把“美好的约定”“残酷的现实”这两处文中的描写与学生由读文引发想象的“幸福的憧憬”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读中进一步体会小作者的情感。这样,以憧憬的美好反衬现实的残酷,把“相约”和“如约”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巨大的情感反差,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战争带给小作者的巨大痛苦,在触动心灵的震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体验。



  三、借助资料,顺学而导,突破课文学习的疑难点



  文本中几处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感体验、个性化朗读、补充资料、联系现实等方法进行突破。



  一是对“和平!和平!和平!”一句的理解:可以结合三个“和平”和三个感叹号,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读中体会爸爸对和平的深情呼唤,对战争的无比憎恨。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谁夺去了爸爸宝贵的生命?是谁打破了我们一家的平静?又是谁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通过深入思考,与爸爸所呼唤的三个“和平”相对比,使学生达成共识:是罪恶的战争夺去了爸爸的生命!但是,爸爸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二是对“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可以先引导学生读句质疑──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然后,出示《战争记事簿》,补充有关战争的资料,引导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时间、地区,感受战争的频繁和一触即发,进而理解和平就像花朵一样娇嫩,难以维持。最后,通过感情朗读,读出这个孩子对和平的呼唤。这样,抓住疑难点,借助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为第五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归纳、提升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四、内化情感,抒写心声,立足语文能力的发展点



  在层层深入的学习中,在用心倾听了这个中国孩子的心声后,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已充盈于心中。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和平战士”郁建兴的资料,使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替郁建兴的儿子──郁聪写一封信,表达对和平的呼唤。信可以写给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可以写给本课的小作者,也可以写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这样,将学生的感受再次内化为情感,付诸于笔端,抒写“和平之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0: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